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年出生人口或跌破800万,教育就业养老面临大考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28: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年出生人口或跌破800万,教育就业养老面临大考

2024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预计将继续下降,全年出生人口可能在800万至900万之间。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低迷,更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经济挑战的广泛关注。出生人口减少对教育系统、就业市场和养老体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这一趋势,社会各界纷纷探讨如何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经济挑战。

01

教育体系首当其冲

出生人口的减少,最先冲击的是教育系统。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1.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全国共有幼儿园27.44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23.64万所,占全国幼儿园的比例为86.16%,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比上年减少5610所,下降1.90%。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这也是2008年以来全国幼儿园数量首次负增长。也就是说,两年来我国幼儿园数量减少了2.04万所。其中,2023年减少1.48万所。

整体来看,近年来生育率的下滑,导致能够上幼儿园的孩子数量骤减。从历年出生人口变化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和2017年的出生人数都超过1700万人,尤其是2016年达到1883万人。但进入到2018年,二孩效应减弱,当年出生人口为1523万人,2019年为1465万人,2020年为1200万人。

也就是说,整体来看,出生人口下滑对幼儿园产生的大幅度影响,从2023年开始。2023年在园幼儿数量比上一年减少幅度达11.55%。数据显示,2021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2022年为956万人,2023年为902万人。以此推算,接下来幼儿园招生将继续面临冲击。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从城乡来看,乡村和人口流出地区的幼儿园受影响比较多。从城市来说,大部分公立幼儿园办学条件比较好,受影响较小,普通的私立幼儿园受影响会比较大。

而幼儿园在园幼儿数量的减少,会逐渐波及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乔锦忠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根据其团队模型预测,2035年全国小学、初中需求数分别为9.28万和4.79万所,较2020年分别减少5.14万和0.38万所。人口负增长对小学影响比初中要大,因为小学在规划时分布更密、服务半径更小,所以总体基数上也更大,而初中辐射的面积更大一些,存在更多冗余空间。他分析,按现行生师比标准,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小学教师需求量过剩较大,初中教师先短缺后过剩。

根据中国出生人口变化,大学入学高峰将在2035年到来。随后因出生人口下降,大学入学人数将会减少。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未来好的大学招生没问题,未来招生生源受影响较大的首先是一些民办高校,包括民办高职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民办高校之外,一些没有办学特色和竞争力的普通高校也会面临招生难问题。

去年以来,一些地方提出积极应对学龄人口的新变化,从本地实际出发,科学谋划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例如,去年11月29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应对学龄人口变化调整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的通知》提出,有序组织幼儿园设并转撤。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城镇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应办成公办园,农村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增幼儿园。办好乡镇公办中心园,依托乡镇公办中心园对村幼儿园(点)实行一体化管理。

在招生难的情况下,很多幼儿园也在探索托幼一体和老幼同养的新模式。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撰文分析,可以把幼儿园多出的学位作为托位,为2至3岁幼儿提供托育服务。从国家层面来看,《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就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而从现实看,随着适龄幼儿减少,几乎所有幼儿园都具备了招收2至3岁幼儿的条件。

同时,如何服务好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成为转型中的幼儿园正在探索的新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部分幼儿园正转型老年教育。第一财经此前报道,山东和安徽的两家老年活动中心品牌企业去年已与全国四五百家幼儿园达成合作。

02

政策应对:从补贴到服务

面对出生人口持续下降的挑战,国家正从多个层面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如何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表示,今年要加强统筹协调,努力解决一批群众关切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减轻家庭负担。着力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强化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加强人口监测预警,跟踪研判生育形势和人口变动趋势;深化人口重大问题研究,加强政策储备;强化工作督导调度,及时总结推广地方经验做法,推动形成全国政策。

加快出台配套支持措施。2023年,国家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从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10多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北京、广西率先按程序分别将16项、9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2024年,将继续加大协调力度,从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机制、强化住房税收等支持措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等方面,推动出台更多具体的支持措施。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2023年,托育服务法纳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命名第一批33个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75家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中央预算内投资16亿元,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投入15亿元,助力托育发展。2024年,将继续争取国家财力支持,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健全托育支持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加强部门综合监管,提升托育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托育服务立法,保障托育依法规范发展。

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在我国传统节日和世界人口日、国际家庭日、国际女童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宣传弘扬新型婚育文化,破除婚嫁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引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全面开展健康家庭建设,培育幸福健康家庭典型。

03

未来之路:从数量到质量

面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转变思路,从追求人口数量转向提升人口质量。这包括:

  1.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2. 优化劳动力结构:通过技能培训和终身教育,提升劳动力素质
  3. 创新驱动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降低对人口数量的依赖

同时,我们也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更多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此外,还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和医疗保障,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出生人口减少是一个长期趋势,我们既要正视挑战,也要看到机遇。通过政策调整和社会创新,完全可以实现人口结构变化背景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