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从症状到治疗全解析
房颤: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从症状到治疗全解析
在人体的胸腔深处,有一颗永不停歇的心脏,它如同一台精密的 “生命之泵”,规律而有力地跳动着,为身体的各个角落输送着维持生命的血液。然而,有一种心律失常疾病,却能让心脏陷入一场混乱的 “迷宫之旅”,这就是房颤。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房颤的世界,探寻心跳在这 “迷宫” 中迷失的原因,并寻找走出 “迷宫” 的出口,即有效的防治方法。
什么是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为房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健康人的心脏跳动节律整齐,由心房里面的窦房结来控制,每分钟60100次,而房颤时心房出现不规则、紊乱的电活动,心房频率高达350600次/分,这时心房就表现为高速的颤动,因此称为房颤。
房颤病因有哪些?
目前房颤发生的确切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房颤的发生往往由多种因素、综合病因所致。
一半以上的患者可以找到相关病因,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包括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见于二尖瓣脱垂、肺心病、心包炎、心脏肿瘤、心力衰竭等。
房颤也可见于心胸或其他外科手术后,可能与心肌炎症、水肿及手术刺激有关。
此外,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房颤的风险。
其他诱因:甲状腺功能异常、劳累、情绪激动、长期精神紧张、咖啡因、缺氧、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
房颤有哪些症状?如何诊断房颤?
房颤通常症状为以下几点。
- 心慌、心悸:大部分人都会感觉心跳乱砰砰的,会伴随疲劳感;
- 头晕:往往发作的时候感到头晕眼花,严重者可导致晕厥;
- 胸闷:胸口会有压迫感,或感到胸口疼痛不舒服,呼吸有的时候会变的急促,甚至能明显感到气短。
合并疾病相关症状加重,如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房颤发作时心绞痛会加重,如有心力衰竭,房颤发作时会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症状。
有些人可无任何症状,往往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发现。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基本上可初步诊断房颤,但确诊还需要心电图检查。
部分房颤发作短暂,可进一步完善24小时或长程动态心电图检查来捕获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从而来确诊房颤。
房颤有哪些危害?
房颤目前最大的危害就是脑梗塞,房颤时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 等。房颤以后,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心率增快,心脏泵血功能不足,长期发展为心力衰竭。由于房颤的节律不齐、忽长忽短,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从而诱发猝死。
房颤如何治疗?
房颤的药物治疗
药物转复治疗:部分房颤患者可以考虑尝试将异常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临床常用且效果最好的药物是胺碘酮,其次是普罗帕酮(心律平)等。通常只是缓解症状而非治愈房颤,一旦停药容易复发。
控制心室率:房颤患者往往会出现心室率不稳定的情况,并因此引发心悸、胸闷等症状。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艾司洛尔、地尔硫卓、胺碘酮、维拉帕米、去乙酰毛花苷等。控制心室率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缓解病情,而非以扭转心律不齐从而实现完全恢复正常为目的。
抗凝治疗:房颤患者的治疗措施中,预防血栓栓塞极为重要。目前预防血栓栓塞的主要方式是应用抗凝药,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有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抗凝药在通过各种途径抑制机体凝血功能从而降低栓塞发生风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机体出血的风险。因此,具体抗凝方案还需要专科医生结合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充分评估出血风险后酌情加用抗凝药物。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
直流电转复:通过直流电电击的方法,将房颤心律转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
房颤的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将导管放置于心脏内,放电后通过消融导管产生热量,使局部心肌组织发生坏死,通过逐点消融连接成线,将心脏里面的异常电活动区域(肺静脉等)与正常心肌组织隔离开来,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已经很成熟。总体来说,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发现得越早、做得越早,效果也就越好。
左心耳封堵术:房颤患者左心耳很容易形成附壁血栓,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高,为预防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对于服用抗凝药物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和不能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及不愿意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医生会向患者建议做左心耳封堵手术。
哪些房颤患者适合进行射频消融?
以下患者适合进行射频消融:房颤发作频繁、药物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如没有严重的基础心脏疾病,可进行射频消融;如果有器质性心脏疾病,但无法根治,房颤又会加重患者病情,此时也可以考虑行射频消融治疗;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持续时间越长,术后复发率就越高,因此早诊治早治十分必要;没有手术禁忌证,如甲亢、酒精或药物等原因诱发的房颤、心房血栓、近期脑梗死、脑出血、急性心梗、感染、发热等。
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导管等设备经穿刺处送入股静脉后,可以沿静脉一直到达右心房,再穿刺房间隔(左、右心房间的那堵“墙”)至左心房环肺静脉及其他异常电活动区域进行放电消融治疗。整个过程患者通常处于清醒状态,术中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镇静、镇痛药以减少患者痛苦。目前该技术非常成熟,风险很小。
房颤消融术后药物如何服用?术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房颤复发了该怎么办?
一般来讲,术后3个月内,消融术对心房造成的损伤可导致心肌组织炎症、水肿,从而引起相应的心律失常。所以在术后短期内仍然建议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然后根据患者具体的心律恢复情况,再决定是否长期服用。此外,术后心房内膜面存在创伤、炎症水肿等情况,使得局部容易形成血栓;再加上房颤转复后心房肌恢复正常的收缩功能需要一定时间,在恢复阶段仍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此建议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继续服用3个月左右的抗凝药物。
消融术后房颤复发多在3个月内,目前国内外关于房颤复发再次消融建议应在3个月后进行,这样可以减少20%~30%房颤患者的次消融,这部分患者属于延迟成功(由于心肌炎症、水肿、瘫痕修复、功能恢复等需要一定的时间)。
房颤如同一个让心跳迷失方向的 “迷宫”,但通过我们对其成因的深入了解,借助精准的诊断方法,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患者完全有机会找到走出 “迷宫” 的出口,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重新踏上健康生活的旅程。
本文作者:吴磊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