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防治:从案例到专业建议
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防治:从案例到专业建议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而言,压疮(也称褥疮或压力性损伤)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压疮不仅会加重病情、增加痛苦,还容易引发继发感染,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知识至关重要。
一个成功案例
以68岁的孙阿姨为例,她是一位患有帕金森和脑梗十余年的患者,曾因摔伤导致双侧股骨头骨折。由于长期卧床,孙阿姨左侧臀部和背部出现四期压疮、左踝部出现二期压疮。在如皋医院普外科二病区,医护团队为孙阿姨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计划。
每天的早交班,护士们都会对孙阿姨的病情变化进行汇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由于孙阿姨的儿子不在如皋本地工作,不能常来照顾,于是病区护士们更是铆足了十二分精神,把孙阿姨当成自己的亲人照料。护士们每天按时、细致地为孙阿姨处理伤口,一边换药一边鼓励孙阿姨,耐心地指导她日常如何做好护理,有助于压疮面的愈合事项。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孙阿姨的信任配合下,仅两个月的时间,四期压疮已经有了明显好转,创面比之前干燥了,臭味也减轻了许多。医生和护士们高超的技术和责任感,让孙阿姨感动万分。
孙阿姨说,早就听闻如皋医院的口碑很好,医生的水平技术高、护士们的服务态度好。我住过好多医院,没有一家的医护人员像她们一样既耐心又暖心。张建主任定期来查房,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护士们也很辛苦,她们定时定点来帮我翻身,换药一蹲就要好长时间,又脏又累,但永远轻声细语,现在我的压疮正在愈合中了,病情也稳定,我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更有信心了!
此次成功治疗孙阿姨的多发“压疮”伤口,不仅是科室医护团队在重症患者诊治方面的一次重要突破,也为其他长期卧床患者的“压疮”护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今后我们将继续秉承“想方设法把患者的事办好”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我们坚信,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能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
什么是压疮?
压疮是由于长时间局部组织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最终导致组织坏死的病症。主要诱因包括:
- 长期卧床:因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局部皮肤(尤其是骨隆突处的皮肤)长期承受垂直方向的压力。
- 皮肤潮湿或排泄物刺激:如大小便失禁等情况,会使局部皮肤处于潮湿环境,削弱皮肤的屏障功能。
- 长期营养不良: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会导致肌肉萎缩,皮肤弹性降低,更容易发生压疮。
压疮的分期
压疮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以下阶段:
- 一期压疮:皮肤完整,伴有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
- 二期压疮:表皮和真皮缺损,出现开放性表浅溃疡,伤口呈粉红色,无腐肉。
- 三期压疮:全层皮肤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和肌肉尚未暴露。
- 四期压疮:全层皮肤组织缺损,伴有骨骼、肌腱和肌肉等外露,常有潜行和窦道。
- 不可分期:全层皮肤组织被坏死组织覆盖,具体深度无法确定。
- 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皮肤颜色改变为紫色或暗紫色或有血疱形成。
如何预防压疮?
压疮的治疗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因此预防是关键。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 定期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改变患者的体位,减轻局部压力。
- 使用减压床垫和坐垫:采用气垫床、凝胶垫等特殊床垫和坐垫,减少压力集中。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湿衣物和床单,使用护肤品保护皮肤。
- 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皮肤和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 适当运动: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原文来自如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