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家文物局揭秘流失文物追索:56件珍贵文物回家之路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59:2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家文物局揭秘流失文物追索:56件珍贵文物回家之路

2024年11月9日,56件漂泊海外的中国文物终于踏上了回家之路。这批文物包括马家窑文化彩陶以及汉唐时期的陶俑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这是在中意两国政府关于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双边协定框架下开展的一次成功合作,也是近年来中国流失文物追索工作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这批文物的回归,离不开国家文物局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加大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力度,通过国际合作和研究,成功促成多批珍贵文物回归祖国。这些努力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决心和行动力,也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树立了典范。

01

专门机构成立,立法保障加强

为提升追索能力,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的文物追索工作。同时,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新增了对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还的条款,明确国家将加强国际合作,并保留对被盗或非法出境文物的追回权利,不受时间限制。

02

国际合作日益紧密

中国已与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签署防止文物盗窃、盗掘及非法进出境的双边协定,为追索工作提供了法律基础。例如,2024年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流失的西周丰邢叔簋,该文物在海外漂泊40年后终于回国。2023年10月,澳大利亚也向中国返还了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及一件古生物化石。

03

创新追索方式,取得突破性进展

“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的追索案开创了民间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追讨流失文物的先河。虽然最终因诉讼主体资格问题被荷兰法院驳回,但这一尝试为未来的追索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04

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流失文物追索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国际法的局限性、文物来源信息的复杂性以及各国执法水平的差异,都给追索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例如,现有国际公约对二战前流失文物的追索缺乏溯及力,而文物原属国在证明所有权时往往面临证据不足的问题。

05

未来展望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加强国内立法,完善文物追索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继续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文物追索机制。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探索创新的追索方式,如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文物溯源等。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我们将继续秉持合作开放的态度,与各国一道,共同打击文物非法贩运,促进流失文物返还,为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作出更大贡献。”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文化自信的提升,海外文物回流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据统计,目前在全世界47个国家、218家博物馆中,中国文物数量达167万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数量更是馆藏的10倍之多。近年来,中国已成功促成43批次、19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这不仅是一次次文物的回归,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彰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