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医学大模型到脑机接口,2024医工交叉创新趋势发布
从生物医学大模型到脑机接口,2024医工交叉创新趋势发布
11月21日,由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中心、中关村智友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4医工交叉十大科技创新热点方向》报告,揭示了当前医工交叉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医工交叉,即医学与现代化工程技术的融合,正推动疾病预防、智慧诊断、精准治疗和康复服务等环节的创新突破。
生物医学大模型:融资活跃,创新应用涌现
报告显示,生物医学大模型位居十大热点之首。这类专为生物医学领域设计的AI模型,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处理海量生物医学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生物医学大模型领域披露融资事件27起,融资总额达22.2亿元,以A轮融资为主,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应用方面,2023年5月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介绍了基于迁移学习的深度学习模型Geneformer。该模型在约3000万个单细胞转录组数据上进行预训练,成功解决了基因网络预测中的数据有限问题。在心肌病患者数据集上,模型识别出潜在治疗靶点,并通过ipsc疾病模型验证了其有效性。
侵入式脑机接口:马斯克Neuralink获FDA认证
紧随其后的是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2024年9月,马斯克旗下Neuralink公司新一代产品Bltindsight获得美国FDA的“突破性设备认证”,为产品快速上市铺平道路。该产品已在动物实验中成功运行,预计未来可实现超越人类正常视觉的分辨率。
全球脑机接口(BCI)市场预计将以15%-2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到2030年有望达到数百亿美元规模。医疗健康、神经康复、游戏娱乐和人机交互等领域的需求是主要推动力。
医疗机器人:注册证爆发式增长
医疗机器人成为医药行业最具前景的赛道之一。2018年至2024年,我国共批准119张医疗机器人产品注册证。2024年前10个月,国内新增手术机器人产品注册证43张,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已宣布实现医疗助理功能。最新视频显示,Optimus具备视觉自主避障、建图、搬运零件等能力,能与人类自主交互。马斯克透露,未来Optimus将开发适合家用的护理机器人,帮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和日常活动支持。
AI辅助制药:效率提升三倍
AI技术正在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报告显示,AI能够将新药研发效率提升三倍。通过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AI在药物靶点发现、药物筛选、临床试验等环节展现出巨大潜力,降低了研发成本。
截至2024年1月,中国已有超过10家AI药物研发企业管线进入临床阶段,其中34条管线已进入临床,85%为自主研发。这一突破标志着“AI+制药”成为医药行业最具想象力的赛道之一。
基因编辑:迈向商业化时代
基因编辑疗法正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2023年底,全球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casgevy获得FDA批准,开启了基因编辑疗法的商业化时代。目前,基因编辑疗法已应用于β-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病等遗传疾病治疗,并逐步扩展到癌症和病毒感染(如HIV)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