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新能源齐头并进,南通三地经济总量均超千亿
智能制造、新能源齐头并进,南通三地经济总量均超千亿
南通市下辖的海安、启东、通州三地,作为长三角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展风采,共同为南通经济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2023年,三地GDP总量均超千亿,其中海安更是以1436.27亿元的经济总量和6%的增速领跑,工业销售更是高达2382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南通第一。启东以1110.5亿元的GDP总量紧随其后,同比增长7%,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通州虽然GDP总量略低,但其装备制造业营收增速高达29.2%,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产业特色鲜明,各展风采
海安,这座被誉为“北上海”的城市,正以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为引领,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2023年,海安完成全部工业开票销售1714.8亿元,同比增长11.1%。图灵智能机器人、铁锚玻璃等知名企业,正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江苏图灵智能机器人公司自主研发了工业机器人控制软件平台、驱动控制器等核心技术,拥有27项发明专利,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3C电子等多个领域。铁锚玻璃公司则为国产大飞机C919、“奋斗者”号深潜器提供关键部件,展现了海安制造的硬实力。
启东,这座与上海隔江相望的滨江临海城市,正以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口,打造绿色能源新高地。作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市,启东拥有2697平方千米的海域和85千米的海岸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上海电气东台风电公司作为江苏最早投产的风机生产基地,见证了启东新能源产业的崛起。目前,启东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达250.5万千瓦,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0%。
通州,作为南通市辖区,正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支撑,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样本。2022年,通州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达435家,营收增速居全市前列。斯堪尼亚制造、中天科技等龙头企业,正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光电线缆制造的专业公司,2023年全年浏览量达24.5万次,规模超万人,成为通州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创新驱动发展,未来可期
海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2024年中国产业研发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中,海安位列第14位。海安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817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超150家。朗肯动力自主研发的第三代(250kW)零碳高速磁浮ORC低温发电机组,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展现了海安企业的创新实力。
启东则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市,启东拥有2697平方千米的海域和85千米的海岸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上海电气东台风电公司作为江苏最早投产的风机生产基地,见证了启东新能源产业的崛起。目前,启东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达250.5万千瓦,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0%。
通州则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支撑,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样本。2022年,通州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达435家,营收增速居全市前列。斯堪尼亚制造、中天科技等龙头企业,正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光电线缆制造的专业公司,2023年全年浏览量达24.5万次,规模超万人,成为通州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海安、启东、通州三地虽然在经济规模和产业特色上存在差异,但各展风采,优势互补,共同为南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海安以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为引领,启东以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口,通州则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三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共同谱写南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展望未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南通作为上海北大门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海安、启东、通州三地将依托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创新能力,为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