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新证据曝光:日军炮兵阵中日记揭示更多暴行细节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新证据曝光:日军炮兵阵中日记揭示更多暴行细节
近日,日本都留文科大学名誉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笠原十九司在《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杂志上发表重要论文《史料发掘:南京大屠杀的现场与照片——基于一个日军炮兵的阵中日记和回想录》,揭示了南京大屠杀的新证据。这一发现不仅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进一步证实了这段历史的真相。
重要证词:日军炮兵的亲历记录
论文基于侵华日军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士兵永井仁左卫门的阵中日记和回想录。永井仁左卫门于1937年9月13日应召入伍,随部队登陆上海,之后一路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他目睹了日军对中国俘虏的大规模屠杀。他在回想录中详细描述了这一暴行:
“一个步兵中队去解除了这1.5万—2万名俘虏的武装。由于俘虏实在太多,有传闻说,炮兵团长说要适当处置,说是什么人都行,带走几个人也行,想怎么砍就怎么砍。有个军医刀法低劣,斩首时把刀砍弯了收不进刀鞘。还有部队把众多俘虏赶到城墙一角,用铁丝网围起来后再用机枪射杀,然后再浇上汽油焚烧。扬子江里有很多用卡车运来的被抛弃的尸体,直到此后为参加徐州战役而渡江的时候,仍能看到像碎了的豆腐一样漂浮的尸体。”
珍贵照片:屠杀现场的直接证据
永井仁左卫门不仅留下了详细的文字记录,还秘密保存了6张珍贵的照片,其中3张直接拍摄于屠杀现场。这些照片显示了日军士兵对尸体的摆拍,以及被围困的中国士兵。笠原十九司教授指出,这些照片清楚地标明了拍摄时间和地点,是南京大屠杀的重要物证。
学术贡献:32年寻证之路
笠原十九司教授长期致力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曾参与南京大屠杀调查研究会,著有《南京难民区的一百天》《南京事件》《南京事件争论史》《“百人斩竞赛”与南京大屠杀》等十余部专著。自1984年起,他多次前往美国收集原始资料,并实地考察南京的屠杀现场,采访幸存者,为揭示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意义:铭记真相,珍爱和平
这些新发现的证据进一步证实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资料。正如笠原十九司教授所说:“这些照片显示了什么时候,在哪里,谁拍的,三个要素毫无疑问成为南京大屠杀有力的证据。”在第11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之际,这些新证据再次提醒世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防止类似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