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锻炼助改善抑郁,但不能替代专业治疗
肌肉锻炼助改善抑郁,但不能替代专业治疗
暂且不讨论肉体上的成果,我们就把重点放在民间流传,准确地说,主要是SNS上流传的“肌肉锻炼能治疗抑郁吗”这一点上。
一位奈耶拉老师坚持锻炼肌肉,每周去健身房3次,已经一年了。身体的变化准备这个月以后再记录,但精神的变化已经如实记录下来了。这是练了一年的人的感想,如果有异议,你也去练一年,举一下100公斤的杠铃试试。像这样,在关键时刻可以利用权力无理取闹,不就是优点之一吗?
那么。从结论上来说,就是“效果比想象的还要好,但根本上不会有改变”。以此我觉得:“如果真的考虑到精神和健康的危险,还是开始锻炼比较好。”以健康为目标是没有坏处的,谁也无法否认这种优势的强大。就类似于如果不是禁卡的话,大家都会把‘强欲之壶’放进卡组吧。只要能无条件地获得健康,谁都会这么做。虽然在现实中会消耗时间和体力。
下面是还算有效果的部分。主要是精神方面。
第一,“养成坚持到底的习惯”这个很有用。这关系到自我肯定感。
容易沮丧的人自我肯定感低。在头脑中不断地犯错误,反复和别人比较,不断地受到自己的责备。你会被自己骂,说你什么都做不好。在这一点上,如果肌肉训练成功了,可以用“至少今天克服了那个麻烦的运动吧?”反驳自己。
说白了,我的自我是阴暗潮湿的渣滓。运动后的“正能量”令人害怕。被举起几十公斤、满身是汗的人说:“是来举杠铃的吗?”就会立刻陷入了沉默。也就是说,盯着阴险的自己,让它缩回去(可以生成那样的形象)成为可能!
身心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身体健康的话压力也会减少,一遇到事情就能想着“就算这样,我也每周锻炼3次……”这样鼓励自己。因为内心是自由的,所以可以偷偷地踩倒别人。我可以“不过,这家伙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恐怕连杠铃都拿不动吧?”这样随心所欲地在脑内占据优势。不断上升的数字是毫不掩饰的努力,包括我在内的阴暗的家伙们对真正的努力弱得要命。不过接下来就会有“就是个体育脑的人!”但就算不认可体育脑,人家也有能坚持每周3次的行为,就会产无法自洽。人类非常害怕他人的努力。
还有就是单纯地“身体活动的时候只能考虑这个”。这个效果很简单。背着沉重得要命的杠铃,保持深蹲姿势的时候,没有空隙会想起最近犯的错误和对话。如果有的话就是重量太轻了。强制性地离开网络一个小时,确保了与每天的压力无关的时间。比如,心情郁闷的时候,即使对我说“好好休息”,我一个人躺在床上也睡不着,只会想起悲伤的事情。在这个时候为了分散注意力而打开手机的话会造成巨大的恐慌!网络上蔓延的愤怒侵入了你虚弱的精神,融化混杂在一起。至少,如果双手被哑铃卡住,就不会因为和不在眼前的人连接而更加痛苦。
数字上升的喜悦也很大。举40公斤,举50公斤,再举60公斤……。有显而易见的成长。虽然每天晚上都因为肌肉痛而泪流满面。如果不是维持现状,而是经常挑战数字的极限,就不会有肌肉不痛的一天。这一年,身体的某个地方一定会痉挛,那正是现在坏掉的肌肉急于修复得“更强”的证据。疼痛让我知道自己的身体比前一秒更加锻炼了。自身受伤时的兴奋就在于此。还有就是肌肉痛可以延长睡眠时间。因为睡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所以这个效果非常大。
当然,写到这里,人际关系和人生的烦恼是不可能穷尽的。最根本的每天的苦恼和肌肉没有太大的关系,生气还是生气,不顺还是会不顺。因此,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总是要在痛苦中生活。在这样的过程中,“因不健康而烦恼”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不仅能忘记人际关系,还能提升自我肯定感,这是一段神秘的时间。而且还可以把自己逼得痛苦不堪。也可以根据自己感受到的好处有多大来选择。
肩膀明显宽了两圈,上半身也变得结实了。好像也有瘦脸效果。最重要的是,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心情也会随之变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