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当文化节:揭秘神秘守护神
泰山石敢当文化节:揭秘神秘守护神
泰山脚下,鼓乐喧天,人潮涌动。2024年9月5日,第十四届海峡两岸泰山石敢当文化节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盛大开幕。来自两岸的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家、民间艺术家等100余人齐聚泰山脚下,共同推动两岸文化的深度交流。
从泰山脚下走向世界的守护神
泰山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先后经历了早期石敢当的萌芽阶段、石敢当的变异阶段和兴盛阶段三个时期。史书中最早记载石敢当的是西汉《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宋代在福建蒲田曾发掘出一块唐代大历五年(770年)的石刻,上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同教盛,礼乐张”字样。明清至民国年间是石敢当信仰的鼎盛时期,已从埋石镇宅演变成立石于桥头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泰山石敢当是石敢当的传承与发展,是东岳崇拜与灵石崇拜的结合。“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后,从最初的镇宅化煞演变出了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功能,其分布范围也更为广泛,以泰山为中都有泰山石敢当的碑石。可以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内涵
泰山石敢当信仰是一种在我国流传了上千年的传统信仰习俗。在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地区,经常可以在房前屋后、路巷岔口、村落周边、桥梁两侧、河道岸边见到写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碑石刻字,以驱灾避邪、祈求家宅平安,至今这种习俗在许多地区仍传承着。
2006年5月,流传千年的泰山石敢当习俗作为泰山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事项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
泰山石敢当的现代传承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文旅系统坚持串珠成链、山城联动、全域融合、转型升级“十六字方针”,文创和旅游商品先后获得了“中国十强旅游商品”“中国百佳旅游商品”等一系列荣誉,荣获国家级和山东省旅游商品大赛金奖30余个。
城市礼品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代表,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创意精神。为助力泰安文旅“二次创业、再创辉煌”,今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先后推出了泰安城市吉祥物“泰吉祥(敢敢)”和“泰如意(当当)”,组织开展了2024“泰有礼”城市礼品评测工作,评选出了20款独具特色的城市礼品。首次组织举办了2024泰安“泰吉祥”“泰如意”文创和旅游商品大赛,推出金奖10个,银奖15个,铜奖20个,参赛企业数量、覆盖范围、作品质量创下了近年之最。
“泰有礼”泰安城市礼品展于9月5日至6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共设计了36个展位,涵盖了工艺美术品、工业农业特产、特色美食、文化创意产品四大类,120多个系列,千余件商品,活动期间现场销售额34000余元,达成销售意向近10万元。
民间信仰中的泰山石敢当
在民间习俗中,泰山石敢当被放置在家中的重要位置,如大门、窗口等处,以驱邪避凶、保佑家宅平安。同时,人们还相信泰山石敢当具有镇压邪恶势力的能力,能够保护家人平安健康。因此,许多家庭都会在家中摆放泰山石敢当的雕像或石碑,祈求家宅安宁、幸福安康。
泰山石敢当的信仰不仅仅是一种民间信仰,还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许多元素。在传统文化中,泰山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泰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也是历代帝王封禅的地方。泰山石敢当的信仰与泰山文化相互融合,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泰山石敢当,这位神秘的守护神,从远古走来,历经数千年沧桑,依然屹立在泰山之巅,守护着一方平安。它不仅是一种民间信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凝聚着中华民族对平安、和谐的向往。在现代社会,泰山石敢当依然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连接两岸及全球华人的文化纽带,传递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