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多国气温“爆表”,中企助力构建绿色能源体系
中东多国气温“爆表”,中企助力构建绿色能源体系
今年夏季,持久热浪席卷中东地区,海湾多国气温接连“爆表”,给民众生活带来多方面挑战。面对极端高温,中东各国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
沙特官方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麦加地区的温度每十年就会上升0.4°C。沙漠广布的沙特夏季本就十分炎热,午后室外温度往往超过40°C。如何防范极端高温引发的相关疾病,成为沙特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月底,阿联酋多地的最高气温已接近或超过50°C,中暑和热衰竭病例显著增多。相较往年,高温天气在当地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等特点。为应对高温天气,阿联酋自6月15日起开始实施午间工作禁令,9月15日之前禁止工人在中午12时至下午3时之间在露天场所或阳光直射下进行工作。此外,阿联酋卫生和预防部启动预防热衰竭、中暑和其他与高温有关的疾病的行动。通过短信和社交媒体开展急救培训、现场访问和宣传活动,为暴露在阳光下的工人提供预防热衰竭和相关健康问题的资源,提高人们对夏季高峰期暴露于高温风险的健康意识。
科威特境内最大的发电厂之一:祖尔发电厂
在科威特,持续的高温天气使得用电量激增,导致多个地区出现停电现象。原本并不“缺电”的科威特正采取向邻国阿曼和卡塔尔临时购电的方式缓解本国的电力危机。科威特能源专家卡迈勒·哈拉米(Kamel Harami)表示,海湾国家需要改造其能源基础设施,从单纯依赖石油和天然气转向核能、太阳能和风能,并加快发电站的建设。
埃及停电后的街景
尽管夏季停电对埃及来说并不新鲜,但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气温上升,使埃及的停电问题在今年变得更加严重。为了应对电力短缺,埃及政府已拨出11.8亿美元用于额外能源进口,签订30万吨重质燃料油的合同。与此同时,政府也意识到发展绿色能源才是长期解决之道,并设定目标,到2035年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42%的国内能源需求。
埃及与中国合作建设的本班光伏产业园
当前,中东国家纷纷呼吁团结协作,共同行动应对极端天气。包括制定碳减排目标,采取双边或多边合作,达成系列清洁能源合作协议,寻求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化石能源产业结构的转型。近年来,中国与中东国家也在持续深化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中东国家建设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
摩洛哥努奥太阳能聚热电站
由中国企业总承包的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阿联酋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使清洁能源在阿联酋总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至13%以上;由中国企业建设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塔式光热电站——摩洛哥努奥太阳能聚热电站三期项目,为摩洛哥经济实现绿色转型提供重要助力。
可预见的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东各国都需要继续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以有效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推动经济多元化进程,从而发展成为更具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