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倾听到表达:父母如何用情绪价值滋养孩子成长
从倾听到表达:父母如何用情绪价值滋养孩子成长
在家庭的温馨画卷中,积极的情绪如同温暖的阳光,是幸福生活的调色盘。情绪价值丰厚的父母,仿佛拥有魔法,能培育出乐观、自信且卓越的孩子。美国爱达荷大学的Effrey J. Bailey教授曾言:“情绪价值,不仅衡量着一个人的吸引力,更是人际关系成败的关键。在家中,这份情绪的力量,悄然塑造着家庭的未来风貌。”
很多时候,相较于冰冷的道理,孩子更渴望的是父母那温暖的情绪滋养。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用情绪的价值为他们筑起一座避风港,让正能量在家中潺潺流动,滋养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以七种独特的方式,为孩子的心灵注入满满的情绪价值。
关于交流:静听其声,少言其辞
曾有一个故事,如微风拂过心田:一日,母亲因喉疾失语,只能默默倾听。儿子归来,满腹委屈:“老师误解了我,我厌学之心渐起。”母亲虽心急如焚,却只能以目光慰藉。未料,儿子倾诉之后,竟自释重负:“谢谢你,妈妈,你的倾听,让我重拾前行的勇气。”那一刻,母亲恍然大悟。
《少有人走的路》中言道:“倾听,是爱的细腻表达,将心与心的距离悄然拉近。”与孩子相处,多少父母滔滔不绝,却忘了倾听的魔力。孩子真正期盼的,不是言语的交锋,而是心灵的触碰。给予孩子表达的空间,你会发现,他们比你想象的更加坚韧与出色,而你与孩子的距离,也将在这份静默中悄然缩短。
关于相处:赞语如阳,贬言似霜
综艺《少年说》中,有个男孩的心声,令人心疼:“我的妈妈,她用批评编织了我十一年的记忆。”原来,自他记事起,母亲的赞扬便如稀世珍宝。玩具被抢,她责怪他不够宽容;与人争执,她不问缘由便指责于他。即便他取得佳绩,换来的也只是母亲的一声冷漠“嗯”。男孩痛心疾首:“一朵花,若日日受责,终将凋零,我怕我亦难逃此劫。”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有言:“父母的打击,其伤深远,如针扎心,岁月难愈。”赞美,是人性之需,于孩子更甚。一句赞语,足以照亮孩子的未来之路。智慧的父母,总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凡,用具体、真诚、细腻的语言,为孩子筑起自信的基石。
关于沟通:支持如桥,打击似渊
漫画家蔡志忠曾对孩子深情告白:“你犯错百万,亦是我心头之宝。无论你有何过,需我助之,只要你愿倾诉,我皆愿为你撑起一片天。”有些父母以为,严厉惩罚方能让孩子铭记于心。却不知,这只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有条件矣”。
《正面管教》中,简·尼尔森写道:“赢得孩子之心,需以和善、坚定、尊重为桥,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温暖中,找到自尊与归属感。”当孩子求助,当他们渴望交流,他们需要的是情感的共鸣。而非父母的责罚,让他们感觉自己不被爱、不被接纳。唯有无条件的支持,才能成为孩子行走世界的坚实后盾与勇气之源。
关于陪伴:耐心如织,敷衍似风
《人民日报》曾刊发一组图,文字戳心:“你算过能伴孩子多久吗?人生短暂,不过900月格,能与孩子朝夕相伴的时光,更是寥寥。”学者孙运璇有言:“亲人之缘,一期一会,共聚之时,当倍加珍惜。”
谈及陪伴,多少父母以忙为借口。然而,陪伴的质量,远胜于时间的长度。那对“租房二十年,育出三学霸”的父母,便是明证。他们虽不富裕,却以高质量的陪伴,将子女送入梦想的殿堂。因此,在闲暇之余,专心陪伴孩子阅读、运动、旅行……这不仅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深沉,也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毕竟,无论贫富,爱之滋养,方为上策。
关于学习:引导如风,说教似雨
作家李笑来分享过一则趣事:访友时,见两子或沉迷于手机,或沦陷于网络小说。友尴尬笑之,称子不懂事。李笑来却笑言,你是否常玩手机,或应酬不断?友点头承认。后李笑来赠友吉他,嘱其常弹。数月后,友告知,自弹吉他以来,两子竟渐弃手机。
你欲子成何人,便需先为那般人。孩子乃父母之镜像,父母之言行,皆成孩子之模仿。与其批判、说教,不如自省,平日是否做了错误之示范。有言曰:“教育,乃一棵树撼动另一棵,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千言万语,不如父母之一次以身作则。先正己,而后影响孩子,让其踏着你的足迹前行,你心中的那个优秀孩子,定会如约而至。
关于外出:包容如海,内耗似沙
心理学家叶月幽曾述一经历:驱车百公里,带两子泡温泉。至目的地,长子却忘带泳镜。叶月幽心生不悦,本已提醒多次,竟还遗忘,实乃责任心缺失。然,话未出口,次子便求再购一副。叶月幽不愿,令两子共用。长子面露不悦,叶月幽心更烦。见售价高昂之泳镜,她心中暗惊:“外出游玩,实则耗财耗时,实非明智之举。”此言一出,她自己亦愕然。因这,正是母亲常挂嘴边之言,每次外出,母亲总是抱怨连连,令全家陷入内耗之困境。念及此,叶月幽毫不犹豫购得新泳镜。而此次,全家皆尽兴而归。
外出之时,包容家人之过,不计小失,乃大智慧也。古人云:“智者必谦和,智者必宽容。”凡事多包容,遇矛盾多沟通,再大之难,亦可化解于无形。
关于感情:表达如溪,拧巴似石
动画片《狮子王》中,有幕令人动容:小狮辛巴不顾父禁,偷入大象墓地,险遭鬣狗围攻,幸得父木法沙及时相救。按理说,子闯此大祸,父应严惩。然,木法沙却坦诚相告,今日他亦心生恐惧,因险些失去辛巴。闻父之言,辛巴亦坦露心声,他欲证自己与父同勇,却不知父亦有惧。一番坦诚相对,父子终明彼此心意。于草原夜色中,嬉戏追逐,其乐融融。
有心理学家言,生活之烦恼,多源于未直言不讳。父母以为子懂其心,子亦以为父母懂其意,然皆不懂,遂陷冷战僵局。面对亲子关系,坦诚表达,将问题摆上台面,反能更高效地寻得解决之道。如此,不仅令父母少些烦恼,亦让孩子多些安心。
网上有段话,颇有道理:“在孩子之成长路上,父母若能给予其舒适、愉悦与稳定之情绪,则情绪价值高矣。反之,若总让孩子感受难过、沮丧与愤怒,则情绪价值低矣。”情绪价值,无形无质,却影响孩子之心态与未来。作为父母,我们当不断修炼情绪感知之力,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之环境,让孩子能够活出丰盈与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