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丙球缺货,患者自费购药价格暴涨
医院丙球缺货,患者自费购药价格暴涨
“医生,为什么又没有药了?”面对患者的疑问,医生也显得无奈:“不是医院不想进,实在是进不到货。”
这不是个案。近期,多地三甲医院出现“丙球”(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缺货现象,让不少患者陷入困境。在北京、杭州、成都、合肥等一二线城市,患者反映医院采购不到药物,甚至需要自费购买高价药品。
一支难求:丙球缺货潮席卷全国
郑先生来自浙江绍兴嵊州,因免疫系统的先天缺陷,需长期使用丙球,目前用药已有十余年。今年春节之后,他头一回遭遇“院内拿不到药”的现象。“医院反映说现在丙球特别紧缺,需走特别审批流程医院药房才能开具。到目前为止,非急症和重症病人,一般开不出来(药)。”郑先生告诉记者。
郑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据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患者公益组织“PID加油宝贝关爱中心”近期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300多名受访患者中,43.23%的患者反映医院采购不到药物,26.13%的患者反映药物用量不够。
缺货背后:多重因素交织
“丙球”为何如此紧缺?多位专家分析,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首先,血液制品长期供不应求。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具有明显的资源属性,原材料供给不足是造成丙球等血液制品长期使用紧张的根本原因。虽然近年来已有新设一些浆站,但新浆站对于血液制品产销的贡献,可能仍需等待3~5年方能显现。
其次,在卖方市场下,企业有相当比例丙球产品流入院外市场,以获得更高的销售单价。中部某省会城市三级医院感染科主任表示,作为一种血液制品,丙球在临床急救、免疫增强以及多种疾病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乃至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即便是在“大三甲”医院,丙球也长期属于紧俏品。
此外,医保控费也让一些医院和医生,不愿意接收需要大剂量使用或者超医保可报销适应证使用丙球的病人,或者希望其院外买药,再回院内输液。
患者如何应对?
面对缺货困境,患者该如何应对?专家建议:
及时与医生沟通:寻找替代治疗方案,比如考虑干细胞移植等其他治疗方式
自费购买:虽然价格更高,但可以考虑通过正规渠道自费购买。需要注意的是,院外线上线下零售药店自费购得的价格普遍在800元~1100元/支,有的甚至高达1500元。
购买含“院外特药”保障的保险产品:以减轻经济负担
滥用风险:静丙不是“补品”
在缺货潮背后,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静丙的滥用。在一些社交平台上,静丙被误传为“补品”,不少人都提到了自己或身边人士输注静丙的经历:“我今年也是反复生病打了两瓶”“我们这边很多老人把静丙当补品去打”……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教授郑萍强调,静丙与营养无关,免疫力正常的人群也无需通过输注静丙来提高免疫力。提高自身免疫力最好的方法还是通过合理化的饮食、运动,以及规律的作息。
更严重的是,滥用静丙存在健康风险。一方面,一部分人在输注静丙过程中,可能出现头痛、发热、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丙球蛋白作为一种血液制品,一般是从成千上万人捐献的血液中提取制作的。虽然目前国内对血液制品的制作和检验已经很严格了,大多数时候不可能出现像艾滋病、丙肝等病毒,但是否还存在我们无法事前控制的新病毒风险依然存在。
在当前的缺货潮下,患者应更加谨慎对待丙球的使用,避免盲目跟风。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防止滥用现象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