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EULAR | SLE三大「新药进展」抢先看!
2024 EULAR | SLE三大「新药进展」抢先看!
一年一度的风湿免疫领域的“明星会议”——2024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年会将于当地时间6月12日-6月15日在美丽的维也纳盛大召开。EULAR年会汇聚世界各地风湿免疫领域的专家学者,旨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讨论前沿诊疗技术,推动风湿免疫领域的进步。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多样,具有多脏器受累、病程长、缓解-复发相交替等临床特点。尽管随着医疗水平提升,SLE患者死亡率较前降低,但患者累积器官损伤的发生却明显升高。面对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人们探索新药的脚步从未停止。在今年的EULAR大会中,多项有关SLE的药物临床试验结果陆续发布。
要点总结
- Dapirolizumab pegol可对B细胞进行广泛抑制,对SLE免疫病理进行有效调节。
- 氘可来昔替尼(3mg bid)在多个亚组中均可改善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
- 长期扩展研究证实Anfrolumab(300mg)可提高LLDAS达标率,且激素用量≤5mg/天。
Dapirolizumab pegol 对 SLE 患者 B 细胞和 I 型 IFN 通路的影响
研究背景和目的
CD40-CD40L相互作用可协调免疫和炎症反应,涉及B细胞、T细胞、其他抗原呈递细胞和I型干扰素(IFN)的产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Dapirolizumab pegol (DZP)是一种缺乏CD40L Fc功能结构域的聚乙二醇偶联抗原结合片段,既往在SLE 2b期RISE试验中(NCT02804763),观察该药物可改善SLE疾病活动性相关指标。
在此基础上,国外学者利用2b期RISE试验的数据进行事后药效学分析,探讨DZP对B细胞和I型IFN通路的影响。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了接受稳定剂量的SOC治疗的中重度成人活动性SLE患者。纳入患者在标准治疗(SOC)基础上接受安慰剂(PBO)或DZP (6/24/45 mg/kg)治疗24周。在基线、第2周、第4周、第12周和第24周对血液样本进行RNA测序,分析基因表达变化。
研究结果
- 与PBO相比,DZP显著下调与免疫球蛋白产生相关的基因,且这种调节作用在单次给药后第2周出现。
- 与PBO相比,DZP显著下调在B细胞生物学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特别是B细胞介导的免疫和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
- 在基线时,在所有治疗组中,76/120(63.3%)患者高表达I型IFN基因。与PBO相比,DZP可显著且持续抑制I型IFN基因,且这种抑制作用在第2周时出现(图1)。
图1 DZP在第2周和第24周对不同基因集表达的影响
注:A.与免疫球蛋白产生相关的基因集;B.细胞生物学和调节因子相关基因集;C. I型IFN相关的基因集(I型IFN相关基因集在基线时高表达的患者)
研究结论
DZP可对B细胞进行广泛抑制,下调许多与B细胞活化和免疫球蛋白产生相关基因集的表达;DZP可对高表达的I型IFN基因进行抑制。DZP的调节作用在单次剂量后的第2周可以观察到。此项研究证明了DZP可对SLE免疫病理进行有效调节。
SLE 患者人口学及疾病特征对氘可来昔替尼疗效的影响
研究背景和目的
氘可来昔替尼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选择性、TYK2别构抑制剂,已在多个国家批准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斑块性银屑病的成人。在一项为期48周的临床2期研究(PAISLEY试验;NCT03252587)中,氘可来昔替尼达到了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其中主要终点为32周SLE应答指数4 (SRI-4)的应答率,次要终点则在48周时评估,其中涉及SRI-4、不列颠群岛狼疮评估组(BILAG)指数应答率等多项指标。
为进一步评估氘可来昔替尼在48周时的有效性,国外学者根据基线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征,对PAISLEY试验的次要终点开展了一项事后亚组分析。
研究方法
在PAISLEY试验中,活动期SLE患者以1:1:1:1随机分为安慰剂组(n = 90)或氘可来昔替尼 3mg BID组(n = 91),次要终点包括SRI-4应答率、BICLA应答率、基线时CLASI活动评分≥10的患者中皮肤红斑狼疮疾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减少≥50%(CLASI-50)的患者比例,活动期40个关节计数≥6的患者关节炎(肿胀+压痛)计数较基线减少≥50%(JC-50)的患者比例。根据基线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征(包括种族、糖皮质激素(GC)使用、基线SLE疾病活动指数-2000 (SLEDAI-2K)评分和疾病持续时间)分析各项次要终点应答率。
研究结果
基线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征在安慰剂组和治疗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在第48周,与安慰剂相比,氘可来昔替尼 3mg bid可增加SRI-4和BICLA应答率,且与患者种族、基线GC使用情况、基线SLEDAI-2K评分或疾病持续时间无关;类似地,在这些亚组中,与安慰剂相比,氘可来昔替尼 3mg BID可增加CLASI-50和JC-50应答率增加(图2)。
图2 不同亚组中的SRI-4、BICLA、CLASI-50、JC-50应答率
注:通过无应答归因进行评估,此研究为探索性分析,未计算P值。BILAG,不列颠群岛狼疮评估组指数;CI,置信度区间;SLEDAI-2K,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2000;SIR4,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应指数4。CLASI-50,皮肤红斑狼疮疾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减少≥50%;JC-50,活动性关节炎(肿胀+压痛)的计数较基线减少≥50%
研究结论
根据本研究中选定的基线人口学和疾病特征进行亚组分析,氘可来昔替尼 3mg BID在多个亚组中均可改善SRI-4、BICLA、CLASSI-50和JC-50等指标,该结果将在氘可来昔替尼治疗SLE的3期试验中进一步验证。
Anifrolumab 对 SLE 患者达标率和激素用量的影响
研究背景和目的
既往研究现实,狼疮低疾病活动状态(LLDAS)达标可减少疾病发作、器官损伤、口服糖皮质激素(GC)剂量和死亡率。一项为期52周的III期TULIP-1/ 2临床研究的事后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相比,Anifrolumab更有可能让患者达到LLDAS。LLDAS定义中的一项标准为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或等效剂量)≤7.5 mg/天,但2023年EULAR指南提出了SLE的总体推荐目标剂量,即≤5mg /天。
为评估anfrolumab 对中重度SLE患者达到LLDAS并将GC剂量降低至≤5 mg/天的长期疗效,国外学者对TULIP长期扩展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
TULIP-LTE研究(NCT02794285)是一项为期3年、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纳入在TULIP-1/ 2试验中接受标准治疗+Anfrolumab 300 mg/安慰剂的患者。随访时间从TULIP-1/-2研究开始到LTE结束(第208周)。应答定义为在同一次访问患者达到LLDAS且GC剂量减少至≤5 mg/天(LLDAS+GC≤5)。SLE诊断距离入组随机化>2年称为“既定SLE患者”,SLE诊断距离入组随机化≤2年称为“新发SLE患者”。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在整个TULIP-1/-2/-LTE研究期间,共纳入369例患者,其中Anifrolumab 300 mg组257例,安慰剂组112例。
- 第52周时,Anfrolumab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33.1% (81/254)和23.2%(25/108)达到LLDAS+GC≤5;
- 第64周时,Anfrolumab组和安慰剂组分别30.3% (75/251)和17.8%(18/104)达到LLDAS+GC≤5;
- 第208周时,Anfrolumab组和安慰剂组分别22.8%[42/194]和8.6%[6/65]达到LLDAS+GC≤5;在接受Anifrolumab治疗的“既定SLE患者”中,23.2%[36/162]的患者达到LLDAS+GC≤5,高于安慰剂组5.5% (3/53);“既定SLE患者”和“新发SLE患者”中,Anfrolumab组(23.2%[36/162])达到LLDAS+GC≤5的患者比例高于安慰剂组(20.9%[6/32]);
- 第208周时,在接受Anifrolumab治疗的患者中,“既定SLE患者”和“新发SLE患者”的LLDAS+GC≤5缓解率相似(分别为23.2%[36/162]和20.9%[6/32])(图3)。
图3 LLDAS+GC≤5mg/d的患者达及率随研究时间的变化
研究结论
在此项长期扩展研究中,LLDAS+GC≤5mg/d在Anfrolumab 300 mg组的患者比例较安慰剂组更高。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