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扬州古城的历史变迁,竟始于这位王者?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17:0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扬州古城的历史变迁,竟始于这位王者?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站在邗城(今江苏扬州)的土地上,望着眼前这条新凿的运河,心中充满了壮志雄心。这条连接长江与淮河的人工水道,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夫差北伐齐国、争霸中原的战略要道。这条运河,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明确记载的人工运河——邗沟。

邗沟的开凿工程浩大,施工条件极为简陋,主要依靠人力挖掘。夫差征集了大量的民夫,从邗城附近开始动工。邗沟最初的走向是从邗城向东北,经射阳湖,再向西北至末口入淮河。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穿越湖泊、沼泽和陆地等不同的地形。施工者们巧妙地利用了天然的湖泊和河道,加以拓宽和连接,同时在陆地上挖掘渠道,使水流贯通。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邗沟终于建成,它宛如一条水上通道,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连接在一起。

邗沟的建成,不仅为吴国的军事行动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了江淮地区的经济交流。吴国的水军可以通过邗沟迅速从长江流域进入淮河,然后向北可直达齐国等中原国家的边境。在夫差时期的军事行动中,邗沟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在公元前 484 年的艾陵之战中,吴国的战船通过邗沟迅速北上,将军队和物资运送到战场,对鲁国和齐国联军形成了突然袭击。吴国军队凭借邗沟带来的军事运输优势,在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进一步增强了吴国在诸侯中的地位。

邗沟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江淮地区的贸易往来。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在自然资源和物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邗沟使得两地的商品可以通过水路运输更加便捷地进行交换。扬州、淮安等沿运河城市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来自南方的商船沿着邗沟将丝绸、稻米等货物运往淮河以北,而北方的盐商则通过邗沟将食盐运往南方各地。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丰富了两地人民的物质生活,也促进了商业经济的繁荣。

一条邗沟,掀开了扬州2500年的城建史。此后,扬州凭借其独特的交通优势,牢牢站稳在历史舞台上。汉朝时,扬州为诸侯国吴国国都。在吴王刘濞治下,此时的扬州已更名为广陵。若说夫差为扬州锻造了一把宝剑,那么刘濞则打造了扬州手中的另一利器——盐。吴国的东部就是大海,盛产海盐,但运盐却长期依靠低效的人力挑扛。于是与三百年前相似,又一条人工开凿的沟渠诞生在扬州的土地上。运盐河开通,盐粮便从扬州中转至全国各地。

三国时它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晋时它是流民避难之所。昔年的邗沟故道虽是一大创举,但绕行路远,且湖面开阔,若遇强风船舶极易侧翻。因此多年来扬州的水路一直在不断升级。东汉时裁弯取直,大大缩短了航行距离;东晋时凿新道、建堰埭(dài),使运河得以畅通无阻。

587 年,隋文帝为征伐南陈,开挖了一条运送兵粮的河道,南起扬子、东经射阳湖、北达山阳,名为山阳渎(dú)。这条运河彻底地改变了扬州的命运。山阳渎一通,隋兵挥师南下,一举伐陈,天下统一。隋炀帝即位后,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凿大运河,南北水系从此贯通。位于运河与长江交点上的扬州,一跃成为水运枢纽。

初唐时,北方的耕地已无法满足剧增的人口,朝廷需要东南一带的粮食转运至京,中央开始倚重扬州;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的经济命脉被河朔三镇控制,朝廷对江淮一带愈发依赖;再之后,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扬州凭借沿海、沿江、沿运河的绝佳位置,成了王朝无法离开的南方重镇。

四方之人,南来北往,怀着不同的使命在扬州交汇。盐商、茶商、珠宝商,各路商人借着水路云集于此。巴蜀的布商与扬州的盐商互通有无,满载货物的巨轮远远看去似彩虹般庞大,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扬州古城内保存有大量唐、宋、元、明、清等多个年代的古建筑和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扬州2500多年的历史变迁。扬州古城区5.09平方公里范围内遗存了大量唐、宋、元、明、清等多个年代的古建筑和遗迹,特别是明代、清代、民国时期留存下来的各类古建筑就有数十万平方米之多,极具历史价值和建筑技艺价值。这些古建筑在建筑形制上、空间布局上、尺度比例上、具体细节上、以及“形”与“意”的哲理内涵上,既协调统一,又变化多端,尤以精致的匠艺、考究的匠作细节和寓意吉祥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值得赏析、传承和借鉴。

如今,扬州古城依然矗立在扬子江畔,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它不仅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更是一本厚重的文化典籍。扬州古城的历史变迁,始于夫差开邗沟,历经2500年的沧桑,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正如诗人所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扬州古城,正是这青山,见证了无数的夕阳与朝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