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亲职压力?
如何处理亲职压力?
在当今社会,亲职压力已成为许多家长不得不面对的挑战。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高昂的育儿和教育费用、工作与育儿的平衡、社交媒体上的比较文化等因素,都可能加剧家长的压力。然而,研究表明,父母的压力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缓解自己的亲职压力,维持精神健康呢?
香港父母面对的亲职压力越来越大,在经济不景下,除了要为高昂的育儿和教育费用承受庞大的家庭经济压力,还要竭力在工作和育儿之间取得平衡;社交媒体和家长群组亦为父母带来日益加剧的比较文化。父母的压力会直接影响孩子,研究显示,如照顾者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孩子出现行为、发展或心理障碍的机会会显著增加。父母应如何缓解自己的亲职压力,维持精神健康?
觉察自己的负面情绪
当我们觉察到负面情绪或压力时,首先要认知这些情绪的来源,是为孩子犯了错而感到生气?是为自己的管教方法没有成效而感到气馁?接着应运用正面思维去阻截接踵而来的负面想法,例如把子女所犯的错误灾难化成大难临头;感觉已尽了育儿责任,子女却未能进步,是自己力有不逮,把责任独揽上身等。面对子女犯错,我们可积极思考修正的方法,助孩子补救并重回正轨。有时候也需要合理地调整期望,接受孩子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避免与他人比较,告诉自己“十只手指有长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可以进步的地方。千万不要让负面想法支配我们的脑海,多专注于与孩子相处的快乐时光,时常回忆家庭中温暖的画面,可以为我们的正能量充电。
家长间多支持少比较
建立支援网络非常重要。与其他父母交流经验和感受,家长之间有爱同行,可以获得情感支持和实用建议,减少孤独感。但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和交流时,有些重点要注意:一、慎选交流平台及群组,有些家长群组乐意分享,信息也较正面,有些却可能多批评少建议。二、避免不必要的比较和焦虑,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个性,每个家庭也有不同的育儿方式,管教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三、应理性分辨家长群组内的信息,不宜人云亦云,也要避免在陌生群组内披露个人及家庭资料,以免带来网络安全隐患。
除了在群组上寻求心灵支持或育儿建议外,家长也应保持开放沟通,与家人坦诚交流,分享感受、担忧和责任,共同面对育儿路上的挑战。需要帮忙时,不必羞于寻求他人协助,例如邻居或班上的其他家长,有需要时可帮忙暂托孩子;有育儿上的问题,也可请教老师或学校社工,寻求适当的支援。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面对亲职压力,我们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育儿方式才是减压的最佳良方。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在亲职旅程中找到平衡和快乐,将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参考资料:香港教育局《小学家长教育资源套》范畴三“促进家长的身心健康”家长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