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事件盘点:英国历史大事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事件盘点:英国历史大事件

英国历史源远流长,从公元1215年《自由大宪章》的颁布到1914年爱尔兰都柏林起义,无数重大历史事件塑造了这个国家的今天。本文将带你回顾其中一些最具影响力的大事件。

公元1215年6月15日:英国颁布《自由大宪章》

1215年6月15日,英国颁布《自由大宪章》。这份用拉丁文写成的文件共63条款,大部分内容维护贵族和教士的权利,包括保障选举教会教职人员的自由、保护贵族和骑士的领地继承权等。此外,还确认了城市已享有的权利、保护商业自由等。大宪章后来成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

公元1415年10月25日:阿金库尔战役爆发

1415年10月25日,英王亨利五世率军5900人(其中5000名长弓手),迎战阿尔伯特率领的三万余法军(其中6800名十字弓手)。英军利用地形优势和长弓手的强大威力,以阵亡百余人击溃了法军,法军阵亡达5000人以上。这场战役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

公元1549年6月20日:英国凯特兄弟农民起义

1549年6月20日,英国爆发了凯特兄弟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圈地运动”,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起义军起草了29条纲领,并迅速发展到两万多人。虽然最终被镇压,但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统治,捍卫了农民的土地权利。

公元1689年2月6日:英国“光荣革命”事件

1689年2月6日,英王詹姆士被宣布“自行退位”,立威廉和玛丽为国王和女王,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所谓的“光荣革命”事件。“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一次政变,目的是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巩固资产阶级政权。

公元1807年3月25日: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

1807年3月25日,英国国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贩卖法案(Slave Trade Act),将贩奴在大英帝国境内定为非法,并实施向英国奴隶船征收每一个奴隶£100的罚金。这一法案虽然没有立即废除奴隶制,但标志着废奴运动的重要进展。

公元1825年9月27日:世界第一条铁路正式通车

1825年9月27日,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正式通车。这条由工程师乔治·史蒂芬孙监督修建的铁路全长约27公里,连接斯托克顿与林顿两地。初期列车最高速度达到24公里每小时,能够搭载约450名乘客。

公元1830年9月17日:世界第一张火车票诞生

1830年9月17日,世界第一张火车票诞生于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正式运送旅客之时。这张车票长88毫米、宽60毫米,车票上只印有站名,发车时刻、乘车日期及发行者签名均由售票者书写。

公元1831年9月23日:法拉第发明发电机

1831年9月23日,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明了发电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即当磁场的磁力线发生变化时,在其周围的导线中就会感应产生电流。这一发现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1837年6月20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

1837年6月20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她在位期间(1837年—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在这一时期加大殖民扩张,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

1842年5月2日:英国宪章运动爆发

1842年5月2日,英国宪章运动爆发。这次运动要求将《人民宪章》定为法律,宪章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等主张。列宁评价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通车

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伦敦地铁运行。伦敦最早的地铁线是从法林顿到主教路,全长约3.2公里。

1879年1月11日:英国祖鲁战争爆发

祖鲁战争(Anglo-Zulu War)发生于1879年,是大英帝国与南非的祖鲁王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军事战争。战争初期祖鲁人曾重创英军,但随后逐渐落入下风,这场战争终结了祖鲁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

1900年1月16日:英国放弃对萨摩亚岛的主权

1900年1月16日,英国放弃对萨摩亚岛的主权。根据1899年英、美、德三国新约,英国将西萨摩亚转让给德国,东萨摩亚归美国统治。

1900年2月27日:英国工人代表委员会成立

1900年2月27日,英国工党前身——英国工人代表委员会在伦敦成立。其目的是在国会中取得工人的独立代表权,以便组成独立的工人议会党团,为工人的利益服务。该委员会由工联代表12人,合作社代表10人和费边社、独立工党、社会民主同盟代表各2人组成。它拥有50万工联会员和7万社会主义组织成员。成立后6个月,在大选中获得两个议席。该委员会的领导人是凯尔·哈第、阿瑟·朝德逊、拉姆赛·麦克唐纳等。主要成分是工人,但领导权掌握在工人贵族手中。1906年改名为英国工党。

1901年1月22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逝世

1901年1月22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逝世。维多利亚女王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印度女皇(1876年—1901年在位)。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女王。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在位时(1837年—1901年)是英国最强的“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此时,英国加大殖民扩张,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和占领了很多殖民地。她在位的几十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顶尖、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在怀特岛逝世,享年82岁。

1904年4月8日:英法条约签订

1904年4月8日,英法条约签订,协约国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各国发展更加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迅速赶上或超过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因此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开始了。1898年的美西战争,1899年爆发的英希战争,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都是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德、美、日是19世纪迅速膨胀的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德国的经济力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德国的军事力量却大大超过美国,军事和经济实力都超过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20世纪初,德国开始向最大的老牌殖民帝国英国挑战,同英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霸权,德英矛盾尖锐化。英国原来仗着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一支称霸海上的海军力量,在外交上奉行所谓“光荣的孤立”的政策,不与别国建立军事同盟,自己放手向海外扩张。但是,面对德国的威胁,英国只好放弃“光荣的孤立”政策。

英国首先和日本建立同盟,想利用日本牵制俄国,但英国与日本同盟不能帮助英对付德国。德国是英、法的共同对手,出于同一原因,英法于1904年4月8日签订英法条约。协约规定,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的特权。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调整了在其他殖民地的矛盾。日俄战争后,在英国看来,惨败后俄国不那么可怕,而削弱了的俄国也希望有个强有力的同盟者。于是,1907年英俄又签订了协约。英法、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同德国集团对立的另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协约国集团最后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为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1907年2月13日:英国妇女冲击国会

1907年2月13日,英国要求参政的妇女冲击国会。但是她们组织得很良好的进攻被警察击退了。大约60多名妇女被捕。很多人在与骑警激烈搏斗时受了伤。 13日晚上,在一次集会之后,妇女们又试图冲入议会大厦,但是骑在马上和徒步的警察抵挡了妇女们的每一次冲击。此次活动一直从正午延续到晚上10点。

为了引起更多的人注意妇女参政的问题,这些从事女权运动的妇女中有100多人发誓要自己被捕。女权运动领导人之一的安妮-肯尼曾经保证: 如果这次会议结束时, 英国妇女仍得不到选举权,她将带领1000多名妇女进入众议院。

1912年1月30日:英政府否决爱尔兰自治提案

英国政府关于在爱尔兰实行自治的法案。又称《地方自治法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先后提出过3个法案。第一个法案是1886年4月由自由党W.E.格莱斯顿政府提出的。法案规定,爱尔兰将建立自己的议会和内阁,但其外交、军事和关税,仍受英国控制。法案提出后,遭到保守党的猛烈抨击,自治法案夭折。

1892年,格莱斯顿向议会第二次提出自治法案。1893年2月经下院以微弱多数勉强通过。可是,上院否决了这个法案。

1912年4月自由党H.H.阿斯奎斯政府向国会提出第三个自治法案。根据这一法案,爱尔兰可建立两院制的议会,上院议员由英王任命,下院议员按选举法产生。但议会无权处理对外关系、征收税款、支配土地和管理警察、军队等事宜。行政权则仍掌握在英国总督手中。这个法案同样受到保守党的反对。经过下院三读通过,但仍遭上院否决。根据英国1911年的法律,凡一个法案,经下院三读通过,就可以不顾上院的否决,直呈国王签字。

1920年英国政府提出新的法案,规定南北爱尔兰分设各自的议会。1921年12月英国政府和新芬党签订条约,爱尔兰北部仍归英国,南部26个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领权。

1913年7月14日:世界最早的选美比赛举行

1913年7月14日,世界最早的选美比赛在伦敦举行。上图是各国参赛者在伦敦的福克斯托大桥上的合影,她们从左至右分别来自:英国、法国、丹麦、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她们面对相机露齿而笑。在普及时髦表演和选美比赛之类的活动中,照相机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14年7月26日:爱尔兰都柏林起义

1914年7月26日,爱尔兰争端 都柏林发生起义。当欧洲的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之际,爱尔兰创伤的阵痛继续影响着英国的政治。爱德华-卡尔森爵士(1854-1935)在厄尔斯特领导反对地方自治和统一爱尔兰的运动,必要时准备动用武装部队(这年晚些时候大战爆发之际,他中止了这一运动)。在爱尔兰南部,都柏林的局势十分紧张,7月26日发生了起义。在巷战中被打死的起义者的葬礼聚集了几万群众。战争的阴影越来越浓重,英国政府这才被迫放弃实施地方自治的计划,7月末,整个问题被搁置起来。但是爱尔兰人不打算让这场战争沉默下来,不到一年,又爆发了暴力冲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