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化修饰增强葡萄球菌毒性,新型递送系统精准打击耐药菌
乳酸化修饰增强葡萄球菌毒性,新型递送系统精准打击耐药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可引起多种感染,包括皮肤感染、肺炎、败血症等。近年来,其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李敏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乳酸化修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毒素活性的增强作用,为抗细菌感染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存在于健康人的鼻腔和皮肤表面,通常不会引起疾病。但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皮肤黏膜受损时,这种细菌就会趁机侵入,引发感染。抗生素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主要手段,但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出现,使得治疗难度大大增加。研究显示,不正确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李敏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在感染过程中,宿主细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乳酸含量均会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显示,乳酸的存在显著增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能力,而这一能力主要由α-毒素介导。通过LC-MS/MS技术,研究人员确认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蛋白质的非均匀乳酸化,特别是核糖体蛋白和溶血素/溶血素家族成员(如α-毒素、γ-毒素和LukAB)更易发生乳酸化。研究结果表明,α-毒素是乳酸化的主要靶点,并且乳酸化增强了其活性。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机制的新细节,也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了潜在靶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越来越差。而针对α-毒素乳酸化修饰的治疗策略,可能成为未来抗感染治疗的新方向。
与此同时,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赵兴洪/万红平团队在《先进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为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该团队开发了一种仿噬菌体递送系统,利用噬菌体受体结合蛋白(RBPs)作为靶向模块,成功将肽类抗生素乳酸链球菌素精准递送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部位,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该策略显著降低了乳酸链球菌素高浓度静脉注射的急性毒性,使其成为可静脉注射的候选抗菌药物。
这些研究进展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要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验证。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感染控制仍然是当前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关键措施。专家建议,应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抗生素,不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护理伤口等,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