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长,画史斑斓"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历史景象
"古韵悠长,画史斑斓"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历史景象
04 历史故事——智慧故事
一、《濠梁秋水图》
出自《庄子·秋水篇》的“濠梁观鱼”是我国思想史和哲学史上的一个典故。当年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展开的这场关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讨论,至今仍引发人们无穷的遐想。宋代著名画家李唐,以此为题作了《濠濮图》(又名《濠梁秋水图》),现藏于天津博物馆,入编《宋画全集》。
画卷描绘的是两位高士坐于秋水畔论道的情景。
卷首岩石峭拔,古木茂盛,其间点缀片片朱叶,营造“密不透风”之境;卷中作秋水崖壁,水面几无波纹,石壁极少勾皴,意境空阔虚灵;卷末怪石嶙峋,飞瀑下注,流水萦回,景致复归繁密。
两位高士坐于临水的石台上,其一以手指水,作回首状,其二倚树而坐,神情悠然。二人的情态,恰似庄子与惠子暗藏玄机、针锋相对的辩论之状。
这幅画卷本身没有题跋,也没有落款。现在拟定的作者与作品名称,源自拖尾中明代官员、书画家范允临的跋文。范氏称“此《濠濮图》,林木蓊郁,山川浩淼,展阅一过,恍令人神游其间”。后世研究者对其关于画作主题的判定并无疑义,但对于此图是否是李唐真迹观点不一。有研究者认为,此图是李唐高徒萧照所绘。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卷《秋林观泉图》,作者身份已无从考证,但古书画鉴定专家们基本认定这是一件宋代绘画。这件作品无论构图还是内容,都和这卷《濠梁秋水图》几乎一模一样。这两幅画就是鉴定界常形容的“双胞胎”。
虽然这幅《濠梁秋水图》未必是李唐真迹,但在流传、递藏过程中,被冠以李唐之名,既反映了他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声望,也透露出李唐历史故事画题材丰富的特征。
二、《萧翼赚兰亭图》
“萧翼赚兰亭”讲述的是萧翼奉唐太宗之命,乔装改扮,利用智谋,从辩才和尚手中赚取王羲之名作《兰亭序》的故事。
据统计,以“萧翼赚兰亭”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现流传于世的有四幅。其中有三幅是人物画,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内容均为萧翼智斗辩才和尚、“骗取”《兰亭序》的场景。此三卷已入编《宋画全集》与《先秦汉唐画全集》。今天我们主要欣赏入编《宋画全集》的两卷《萧翼赚兰亭图》。
两卷画作的主体皆为一僧一儒对坐交谈。依照唐人何延之《兰亭记》所述,萧翼扮作潦倒书生接近辩才,与之诗酒唱和、结下情谊之后,寻机盗得《兰亭序》,得手后便恢复御史身份召见辩才,辩才得知原委,“身便绝倒,良久始苏”。三卷所绘,似是得手之前,萧翼与辩才谈诗论画之状。
故宫卷中,辩才垂足而坐,侃侃而谈,萧翼面带微笑,倾身静听。辽博卷中,辩才结跏趺而坐,手微举,口半开,似在说法。萧翼眉目之间若有自得之色,其身后的侍从则抿嘴皱眉、挠头思索,像是惑于辩才之所谈。
两卷卷画作的年代与归属并无定论。故宫卷被徐邦达鉴为南宋摹本。辽博卷被南宋人吴说归至唐人阎立本名下,明代王世贞则认为其可能出自五代顾德谦之手,现代鉴藏家杨仁恺却认为其乃五代宋初佚名画家所绘。
抛开争议,这两卷画作不仅笔墨各具特色,且反映了古时的家具、茶事等多方面的文化,作为传世名迹,其价值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图一至图三为 [宋] 李唐 《濠梁秋水图》 绢本设色 24cm×114.5cm 天津博物馆藏 入编《宋画全集》
图四为 [宋] 佚名 《秋林观泉图》 绢本设色 24.7cm×112.3cm 故宫博物院藏 入编《宋画全集》
图五为 [宋] 佚名 《萧翼赚兰亭图》 绢本设色 26.6cm×44.3cm 故宫博物院藏 入编《宋画全集》
图六为 [宋] 佚名 《萧翼赚兰亭图》 26.0cm×74.4cm 辽宁省博物馆藏入编《宋画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