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将于11月底在四川成都举办,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次大会将汇聚政府机构、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等熊猫伙伴,通过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对话交往合作,共同守护大熊猫这一珍贵物种。
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的生动典范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经过持续努力,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已增至1900只左右,但仍属于易危物种,需要持续的保护措施。
近年来,中国在大熊猫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12月14日,大熊猫“星秋”“怡兰”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出发,前往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动物园,开启为期10年的新一轮保护合作研究。这是继2009年大熊猫“网网”“福妮”旅澳生活后,中澳两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合作。
科技力量也为大熊猫保护插上了科技翅膀。腾讯等科技企业开发了大熊猫行为智能识别模型,利用AI技术监测大熊猫的进食、喝水、睡觉等活动,定期生成健康状况报告,为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国际合作之路
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国成功引进了野外灭绝的麋鹿、野马,并恢复重建了野外种群。同时,中国还从国外引进了考拉、美洲豹、北极熊、非洲狮、欧洲野牛等数十种野生动物,极大丰富了我国人工繁育、科普教育等野生动物种类。
在国际合作框架下,中国与日本、韩国合作,支持其恢复重建朱鹮野外种群;实施蒙古国戈壁熊保护援助项目,促进该物种恢复性增长;援助非洲国家非洲象、犀牛保护等。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共同行动,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认真履行公约义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与俄罗斯、老挝、越南等国加强东北虎、亚洲象等野生动物跨国境保护合作,联合开展跨境野生动物种群调查监测、联合巡护、科学研究、技术交流等活动。这些合作不仅有效保护了野生动物种群,也促进了区域生态安全。
全球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项全球性事业,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成果,充分体现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偷猎、非法贸易等问题依然突出。面对这些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只有通过跨国界、跨文明的合作,才能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
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的召开,正是中国推动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合作的重要举措。大会将发布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智库报告,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并公布“熊猫伙伴城市”“熊猫伙伴品牌”名单,进一步凝聚全球保护共识。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也可以为野生动物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关注和支持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工作,参与相关公益活动,拒绝购买野生动物制品,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地球上的生灵尽一份责任。
让我们以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为契机,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正如大会主题所倡导的那样,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