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凤红馆开唱:《相见时难别亦难》再现经典
徐小凤红馆开唱:《相见时难别亦难》再现经典
在香港红磡体育馆的舞台上,徐小凤身着一袭素雅的长裙,缓缓走到麦克风前。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她用那标志性的嗓音唱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全场顿时陷入一片静谧。这是2024年徐小凤重返舞台的演出,也是她时隔多年再次演唱这首经典之作《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首《相见时难别亦难》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原诗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开篇,描绘了一段刻骨铭心却又无法圆满的爱情。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是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象征着至死不渝的深情。
1980年代,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将这首诗改编成粤语歌曲,邀请徐小凤演唱。徐小凤以她独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演绎,将这首古诗的意境完美呈现,使得《相见时难别亦难》成为粤语歌坛的经典之作。
徐小凤的演绎之所以能触动人心,不仅在于她对歌词的精准把握,更在于她对情感的细腻处理。她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将李商隐诗中的离别之苦、相思之痛表达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字、每一句词,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爱情的凄美故事,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这首歌曲在华人世界中广为流传,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经典。在丧礼现场,它曾作为送别亲人的背景音乐,寄托着生者的哀思;在家庭聚会中,它被长辈们反复吟唱,成为一代人的共同回忆;在KTV包厢里,它被年轻一代传唱,延续着经典的魅力。
《相见时难别亦难》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除了歌词的文学价值和旋律的优美外,更重要的是徐小凤的演唱赋予了它生命力。她的声音中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力量,能够触动每一个听者的心弦。正如一位乐评人所说:“徐小凤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不是简单的歌曲演唱,而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首关于爱情的史诗。”
如今,徐小凤虽然已年过七旬,但她再次站在舞台上,用她那充满故事的声音,将这首《相见时难别亦难》唱给新一代的听众。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这一刻,我们再次见证了经典的永恒魅力,也感受到了艺术跨越时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