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牦牛来“做客”:成都博物馆把自然课堂搬进甘孜学校
雪豹牦牛来“做客”:成都博物馆把自然课堂搬进甘孜学校
近日,成都博物馆在甘孜州和康定市开展了“天府自然的奥秘——成都博物馆自然科普流动展览”活动,通过科普知识讲座、流动展览和互动游戏等形式,让青少年了解川西藏区的特色动物,如雪豹、牦牛、金雕、大熊猫和小熊猫等。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增强了他们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通过动物观察和互动体验,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
创新科普活动:让知识“动”起来
此次活动,成都博物馆采用了多种创新方式,让科普知识不再枯燥乏味。首先,博物馆的讲解员化身科普讲师,为学生们开设了生动有趣的讲座,将天府之国的文化历史与自然生态巧妙结合,揭示背后的自然奥秘。其次,活动设计了多个互动游戏环节,如“动物拼拼图”、“动物对对碰”和“动物猜猜谜”等,以川西藏区不同海拔的特色动物为主题,让青少年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此外,博物馆还带来了原创的社教手工材料包,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科普知识,培养科学兴趣。
资源共享:知识的传递与延续
成都博物馆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科普活动,还注重知识的长期传播。活动中,博物馆将近年来创作的科普图书赠送给两所学校的学生,这些书籍将成为学生们课后学习的重要资源。同时,通过馆校科普共建仪式,成都博物馆与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未来持续开展科普教育奠定了基础。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不仅弥补了学校科普资源的不足,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科学知识的机会。
启发式教育:培养未来的环保卫士
此次活动特别注重启发式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和参与。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模仿野生动物的形态和动作,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川西动物,这种体验式学习让他们成为自己心中那片秘境的小小守护者。同时,活动还鼓励学生们现场创作长卷画,用画笔描绘他们心中的自然世界,这种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也加深了他们对生态保护的理解。
科技赋能:让科普插上科技的翅膀
成都博物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科普教育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博物馆的“成博探秘”展厅智能探索游活动,就充分借助智慧科技手段,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传达动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到来之时,“成博探秘”上线了“野保日大作战”答题竞赛活动,观众可以通过成都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参与答题,了解更多的野生动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启示与展望:科普教育的未来方向
成都博物馆的这次科普活动,为传统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首先,科普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形式,通过讲座、游戏、互动等多种方式,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其次,科普教育应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通过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科技手段的运用也是未来科普教育的重要方向,通过AR、VR等技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世界的奇妙。
成都博物馆的这次科普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它激发了藏区同学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守护川西生灵秘境的种子。这种创新的科普方式,为传统科普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未来科普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