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深中通道将通车,科技创新合作迎来黄金期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13: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深中通道将通车,科技创新合作迎来黄金期

6月30日,深中通道将正式通车运营。通车后,深圳与中山之间的通行时间将从2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内。

距离近了,创新“快”了。“以前我们去往中山企业调研,需要一整天时间,往返的车程都要四五个小时。深中通道通车,距离大幅缩短,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高校创新要素和深研院的创新模式,加速人才与技术资源在中山集聚。”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洪升说。

如今,中山全力抢抓深中通道通车的历史性机遇,主动对标学习深圳改革创新先进经验,以“深圳创新+中山制造”为主线,推动优势互补,积极推进深中科技创新一体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协同,中山很“认真”

作为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四小虎”之一,中山有一定的创新基础。

6月3日,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参与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套5吨/天氢液化器成功落地中山。该设备攻克了大型氢液化器的流程设计与优化、高速重载透平膨胀机、高效正仲氢转化及换热一体化和集成与调控等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相关关键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18千瓦4.5K制冷机,这是世界上单机液氦超流氦温区制冷量最大的制冷机,为我国大科学装置、氢能源应用等领域提供了战略支撑。

另外,去年底发布的《2022年中山市科技经费投入公报》披露,中山全社会R&D经费投入已达100.66亿元,同比增长24.1%,成为全省第7个跻身研发投入“百亿俱乐部”的城市。

中山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施焕东介绍,今年的《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明确提出,支持深圳等外市科技计划项目到中山开展成果转化,享受国家、省级项目成果转化同等政策待遇,企业研发费最高补助500万元。

中山市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就近使用深圳科创资源,与深圳高校科研机构、技术服务平台建立稳定的合作渠道,加快研发和成果产业化。与此同时,中山积极推进“深中协同·联合孵化”,实现中山与深圳专业孵化器之间的精准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运用。

技术交易,深中被“点燃”

广东省是我国核电大省、核电强省。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在深圳、阳江、台山、陆丰、惠州等地建设核电基地,也在深圳、阳江、中山等地建设了核能科研基地。

6月25日,记者在中广核中山科研基地看到,这里的建设热火朝天。

中广核南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远华介绍,中广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清洁能源+”战略,着力打造中国南方原子能科学与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南方中心)。南方中心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核能科技前沿技术为导向,加快推动以型号为主的专项研发与示范应用,打造新质生产力。中山科研基地作为南方中心在大湾区的重要布局,自2022年底开工以来快速推进。基地的实验装置厂房计划今年年底建成投用,将承载我国先进核能技术发展的重要使命。

中山科研基地的建设是深圳与中山创新资源流动的一个生动案例。

中山市充分发挥重大创新平台作用,主动与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型或生态型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已与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湾实验室等开展了项目研发、资源共享及研究生联合培养等多层次合作。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与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深入接洽,将共同开展天然气中氦3资源的提取技术研发,解决我国氦3资源“卡脖子”问题。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中山共向深圳有关机构推送了该市企业真实技术需求200多条,据不完全统计,共促成合作项目超40项。2023年,中山促成31项深中技术交易,合同金额5372万元,同比增长144%。

距离拉近,创新在“牵手”

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运营后,中山与深圳的科技创新资源流动变得更为便捷,企业、科研机构等对两地科技创新一体化充满期待。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正在积极培育精密仪器设备、智能传感器、激光与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高端医疗器械等“20+8”产业集群。

今年2月,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与深圳市逸文科技有限公司针对“智能眼镜嵌入式操作系统”达成技术开发合作。目前该系统已完成启动阶段的技术调研与评估、开发阶段的硬件设计与开发,进入了集成与测试阶段。

“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在空间光学、海洋光学、医用光学、太赫兹技术、光学制造、智能感知与显示、激光智造、人工智能、双碳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与深圳市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高度契合。”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副院长王世峰表示,深中通道的开通,拉近了深圳和中山时空距离,相信研究院将会获得更多与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间的科技合作机会,为研究院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舞台。

同样看好深中科技创新一体化的,还有中广核。

“中山马鞍岛作为广东省内各核电基地和核能科研基地的几何中心,深中通道是贯通各基地有效衔接的大动脉,将架起科研人员高效流动、科研资源有效配置、科研合作更加深入的桥梁。”蒋远华说。

面对机遇,中山市正顺势而为。为落实《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要求,中山市科技局牵头编制《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推进创新一体化行动方案》及任务清单。

下一步,中山市将探索在湾区光谷、中山生命科学园等科技产业园区与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共建技术转移和交易中心,联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山市还推动翠亨新区与南方科技大学共建实验平台,依托西湾国家大型仪器科学园,引进深圳仪器类企业到中山落地和实施成果转化。

施焕东表示,中山市科技局围绕新时代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技术创新需求,借力深圳“科创+”“数字+”“设计+”优势,以产业应用为导向,积极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发深中两地创新主体协同合作的内生动力,推进深中科技创新一体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