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生提醒:降压药服用时间有讲究,这些禁忌要牢记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59:3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生提醒:降压药服用时间有讲究,这些禁忌要牢记

“医生,我最近血压控制得不好,是不是降压药没吃对啊?”63岁的张大爷最近很苦恼。他有十几年的高血压病史,一直靠吃“地平”类药物控制血压。平时也很注重饮食,但没想到前段时间却一度踏进鬼门关。

原来那天亲戚带了西柚来串门,吃完降压药后张大爷就开了一个来吃,没多久胸口就感觉到一阵剧痛,还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幸好家人就在旁边,连忙将其送去了医院,医生才在鬼门关前将张大爷拉了回来。事后,一家人都很害怕,也很疑惑为什么吃个西柚后果那么严重?

01

降压药到底该怎么吃?

高血压患者常常困惑于降压药的最佳服用时间。根据专家建议,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确实能提高降压效果。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个人血压波动特点和医生建议来确定最佳服药方案。

02

血压波动有规律,服药时间有讲究

人体血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波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在上午610点处于全天的最高峰,随后缓慢下降;下午1618点会达到第二个高峰(一般低于上午的高峰);到了夜间,血压又会下降10%20%,凌晨23点是全天血压波动中的低谷。这种“两峰一谷”的生理性血压动态变化,我们称之为勺型血压。

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遵循这一规律。有些患者表现为反勺型血压,即夜间血压反而升高。对于这类患者,服药时间就需要调整。一般而言:

  • 晨峰高血压:大部分患者清晨血压较高,可在早晨起床后服用长效降压药,以控制白天血压。
  • 夜间高血压(反杓型):部分患者夜间血压升高,适合在睡前服药。
03

长效还是短效?选择有讲究

降压药分为长效、中效和短效三种:

  • 长效降压药:通常每日一次,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能稳定控制全天血压,适合大多数患者。
  • 中短效降压药:作用时间较短,需一天多次服用,可根据血压高峰调整服药时间。

专家建议,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因为它们能提供更稳定的血压控制,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如果使用中短效降压药,建议在血压高峰前1-2小时服用,以达到最佳降压效果。

04

服用降压药,这些禁忌要知道

除了服药时间,服用降压药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禁忌
  • 不能与西柚同服:西柚内的生物活性物质呋喃香豆素,进入体内后会抑制CPY3A4酶的活性。而这个酶是肝脏药物代谢的重要媒介,一旦其被削弱,会让肝脏代谢药物的速度减弱,导致血药浓度大幅度上升。换句话说,相当于西柚会增加降压药的药物剂量。除了呋喃香豆素外,西柚内还有柚皮素存在,该物质会加快肠道对于药物的吸收,容易导致血压骤降。轻则引起头晕、乏力以及心慌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心绞痛、心梗发生,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除了降压药,经过肠道CYP3A4代谢或者经过P-糖蛋白转运的药物都需要避免与西柚同服,如降脂药、他克莫司、环孢素等。值得注意的是,西柚对于CPY3A4酶的影响是不可逆的。有文献指出,吃了西柚或是喝了西柚汁,酶的活性需要至少72小时才能恢复正常。
  • 避免用牛奶送服:牛奶会在胃粘膜和药物之间形成一层薄膜,进而影响到药物的吸收。等到薄膜吸收后,药物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吸收期,会导致药效降低。且牛奶内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元素,这些元素容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改变药物的性质。另外必须注意的是,奶酪和酸奶这类奶制品与药物同服,后果或许比牛奶更严重。尤其是用于重症高血压治疗的降压药——优降宁,或者叫帕吉林。这是因为这些奶制品内有酪胺成分存在,与优降宁同服会让酪胺无法及时代谢在体内蓄积,容易引起血压骤升,诱发高血压危象。
  • 避开烟酒、油腻食物:烟酒会影响药物吸收,干扰血压稳定性。油腻食物能量高,长期食用易导致血压升高。
  • 少量食用柑橘类水果:虽然西柚不能吃,但橙子、橘子、砂糖橘等水果内的呋喃香豆素含量相对较低,对CPY3A4酶的影响较为轻微,一般不会有大的反应。在服用降压药时,少量食用一般不会有问题。
  1. 生活方式配合
  • 减少钠盐摄入
  • 规律运动
  • 控制体重
  • 戒烟限酒
  • 保持心理平衡
  1. 用药误区
  • 不要盲目增减药量,需遵医嘱调整
  • 不要认为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 不要单纯依赖药物,需配合健康生活方式
  • 不要盲目效仿他人用药
05

个体化用药是关键

高血压治疗强调个体化原则。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血压波动特点、并发症情况都不同,因此用药方案也应因人而异。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和服药时间,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参与自我管理,通过定期监测血压、合理用药、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等综合措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记住,医生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患者本身才是与疾病长期抗争的主角。了解所患疾病,并能针对疾病变化给予基本的记录和处理,才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