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解读:高血压是血脉失调,四种类型辨证施治
中医专家解读:高血压是血脉失调,四种类型辨证施治
“高血压是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它悄无声息地损害着我们的心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邵正斌在《医道健康》节目中如是说。作为安徽省中医心血管病学科学术带头人,邵正斌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他从中医视角解读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及防治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见解和实用的调理方案。
中医眼中的高血压:血脉功能失调是关键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并非简单的血压数值升高,而是涉及多个脏腑功能失调的复杂病症。邵正斌主任医师指出,高血压的核心病机是血脉功能失调,具体表现为“血行不畅”和“脉道不利”。这种失调与现代医学中高血压导致血管阻力增加、心脏负荷加重的病理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辨证施治:中医调理的四大类型
中医治疗高血压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邵正斌主任医师将高血压分为四种常见类型:
肝阳上亢型
症状:头晕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
调理原则:平肝潜阳
常用中药:天麻、钩藤、石决明
生活建议: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痰湿中阻型
症状:头重如裹、胸闷纳呆、肢体沉重
调理原则:化痰祛湿
常用中药:半夏、陈皮、茯苓
生活建议:清淡饮食,少食多餐
阴阳两虚型
症状: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肢冷
调理原则:阴阳双补
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茱萸、肉桂
生活建议: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
肝肾阴虚型
症状: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调理原则:滋养肝肾
常用中药:枸杞子、菊花、生地黄
生活建议: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中医养生:从生活方式入手
除了中药调理,中医还强调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防治高血压。邵正斌主任医师给出了以下建议:
饮食调理
- 坚持清淡饮食,少食多餐
-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 限制盐分摄入,每日不超过6克
- 戒烟限酒,避免刺激性食物
运动养生
-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 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剧烈运动
- 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3次
情志调摄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 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兴趣爱好
- 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
起居调适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 保持居住环境安静舒适
中西医结合:高血压防治的最佳选择
邵正斌主任医师强调,中医调理可以作为高血压治疗的有益补充,但不能替代西医的规范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是控制病情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脏,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是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它悄无声息地损害着我们的心脏。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管理高血压,保护心血管健康。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邵正斌的中医调理方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防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