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取栓术:脑梗治疗的新突破
机械取栓术:脑梗治疗的新突破
近日,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团队成功为一位87岁和一位91岁的脑梗塞患者实施了机械取栓术,两位超高龄患者均康复出院。这一突破不仅展示了机械取栓术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潜力,也标志着脑梗治疗迈入了新的阶段。
什么是机械取栓术?
机械取栓术是一种新型的脑梗治疗技术,通过介入手段将纤细导管送至堵塞血管处,使用特殊取栓支架和抽吸导管精准抓取、抽吸血栓,迅速恢复血流。与传统手术相比,机械取栓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技术突破与优势
机械取栓术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时间窗延长:最新研究表明,机械取栓术的时间窗已从原来的6小时延长至24小时。这意味着更多患者有机会接受治疗,降低致残率。
适应人群扩大:以往,高龄患者和有复杂基础疾病的患者往往不适合进行手术。但最新案例表明,机械取栓术在这些患者中同样有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负责人王新表示,即使成功率只有50%,但通过医生的专业判断和团队协作,仍能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技术创新:BASIS技术(远端取栓支架保护下的球囊血管成形术)是机械取栓术的创新应用。该技术能够同时处理近端狭窄和远端栓塞,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邓伟胜主任医师介绍,BASIS技术不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还有效避免了传统手术中血栓逃逸、血管损伤等风险。
临床应用与患者体验
机械取栓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体现在患者的实际体验中。
87岁的患者在手术27分钟后,成功取出堵塞大脑中动脉的血栓,术后恢复良好。另一位91岁患者耗时40分钟完成手术,同样康复出院。患者家属表示:“这么大年纪突发脑梗死,你们还能救回来太不容易了。”
65岁的赖伯在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不仅左侧肢体乏力麻木的症状消失,行走也恢复了正常。他感慨道:“原本以为要瘫痪了,没想到现在还能正常生活。”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机械取栓术在脑梗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该技术将在更多医疗机构普及,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中国卒中学会会长王拥军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建设一系列落实新指南的国家体系,包括建立覆盖全国的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培训中心、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安全监测与反馈系统等。这些举措将为实现2030年“所有二级医疗机构都能开展静脉溶栓”“静脉溶栓比例提升至80%”“动脉取栓治疗率提升至30%”“再灌注治疗的安全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机械取栓术的出现,为脑梗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它让患者重获新生,重新拥抱健康的生活。对于脑梗患者和家属来说,及时了解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