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下雷壮剧:古韵今风演绎民族魂
文化中国行 | 下雷壮剧:古韵今风演绎民族魂
大新县的青山绿水间,回荡着一段穿越时空的旋律——下雷壮剧。它以独有的方式,讲述着历史的沧桑与民族的辉煌,如同一条流淌不息的文化长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下雷壮剧剧团演员正在表演。崇左市融媒体中心见习记者 韦恩泽 摄
六月底,记者走进大新县下雷镇,一场别开生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拉开序幕——下雷壮剧培训班举办。“许文英真是为国,玉音骑独牛打仗。下雷人人赞她勇,真是文明恩天下……”开班仪式上,壮剧演员们以地道的壮语,深情演绎着娅嫫夫人岑玉音与许文英并肩作战、抵御外侮的传奇故事,每一个音节都饱含着对英雄的敬仰与对家园的深情。
艺术奇葩,源远流长
下雷壮剧,这朵绽放在边陲的艺术奇葩,与广西百色多地及云南的壮剧血脉相连,同属南路壮剧的璀璨分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不断汲取养分,融合下雷独有的霜降节文化、山歌文化等本土元素,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从最初的五人同唱一调,到如今唱腔丰富、表演形式多样的蜕变,下雷壮剧走过了一条充满探索与创新的道路。
“壮剧舞台曾是单一平调的吟唱,难以尽显壮族风情。”下雷镇下雷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何雪育的话语中透露着对过往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许。于是,她带领着一群热爱壮剧的演员,踏上了探索与创新之路,让这一古老的艺术焕发新机。
下雷壮剧剧团演员正在表演《娅嫫英雄传》。崇左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曹琦琦 摄
近年来,下雷成立壮剧团并深入挖掘本地区的民族故事,致力于创作出能够展现民族文化的壮剧剧本。其中,《娅嫫英雄传》就是一部以第十四代下雷土司许文英与其妻子岑玉音保家卫国的故事为蓝本,精心创作的壮剧作品。
“舞台上,下雷壮剧以其多变的唱腔、边唱边说的独特形式,让观众在视听盛宴中领略剧情的跌宕起伏,感受文化的深邃与博大。”何雪育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下雷壮剧剧团艺人正在演奏。崇左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曹琦琦 摄
传承之困与希望之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老一辈传承人逐渐老去,能够熟练掌握和传承下雷壮剧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下雷壮剧的传承之路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曾经鼎盛时期达到上百人规模的下雷壮剧团,如今成员人数骤减,只有30余名新老成员坚持下雷壮剧表演。
为弘扬和传承下雷壮剧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下雷镇政府加强保护和培养壮剧传承人,将壮剧的种子播撒进校园,让下雷壮剧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下雷壮剧传承人许艳霜正在表演。崇左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曹琦琦 摄
饰演娅嫫夫人一角的许艳霜,不仅肩负着传承下雷壮剧的重任,还是下雷镇一所小学的音乐老师。“我想把下雷壮剧带进校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的非遗。同时,也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爱上壮剧、主动学习壮剧。”许艳霜说。
下雷壮剧是大新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2023年,下雷壮剧被列为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今,下雷壮剧在当地政府和传承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这份古老的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本文原文来自崇左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