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纪念馆里的那些震撼数字
抗美援朝纪念馆里的那些震撼数字
在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的英华山上,有一座承载着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筑——抗美援朝纪念馆。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纪念馆,经过2014年的改扩建,如今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和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馆内展出的2万余件文物和3万余份资料,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每天,平均有2.5万人次的参观者慕名而来,在这里寻找历史的印记,感受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震撼的数字:战争规模与牺牲
走进纪念馆,一组组令人震撼的数字映入眼帘。据统计,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共派出了27个主力军,共计85个整编师,分五批入朝参战。这些部队在战场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殊死较量,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在众多参战部队中,有一个军因其卓越战绩而被载入史册,它就是67军。这支部队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战绩:共参战1838次,毙伤俘敌87847人,击落敌机464架,击毁坦克134辆。特别是在金城战役中,67军作为中部集团,成功攻克金城以北的全部要塞阵地,歼敌达4.4万余人,为迫使敌人以主动妥协的方式结束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这些辉煌战绩的背后,是无数志愿军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根据解放军卫生勤务部的统计,志愿军的总损失情况为:战斗和事故死亡11.8万人,负伤38.3万人,患病后送医45.5万人,失踪2.56万人。另有2.16万人在后方医院不治身亡,加上部分病死者,战后统计志愿军总计有14.8万人牺牲。
数字背后的故事: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
在纪念馆的展区中,有一部分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反映台湾省籍志愿军老战士在抗美援朝时期战斗、生活、医疗、支前、立功授奖等方面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填补了相关类别文物的空白,更为展现台胞热爱祖国、积极投身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生动写照。
陈等,这位来自台湾台北的志愿军战士,1948年9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随部队赴朝参战,1952年9月在五五二团通讯连担任电话员时,因作战勇敢立三等功。张茂煌,来自台湾嘉义,1949年1月加入东北野战军。1952年6月,在空军第四师第十二供应大队汽车队任班长时,因安全行车十七个月,爱护车辆,节约材料,工作主动、认真,经师党委批准,立一等功一次。杜庆钟,台湾新竹人,1950年12月至1954年4月,先后在旅大市医管处第八和第七医院担任主治医师,参与救治抗美援朝伤员,在第八医院荣立一等功一次,被评为旅大市二等先进工作者,在第七医院荣立三等功一次。陈炳煌,台湾高雄人,1949年6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时任26军政治保卫部侦查员。1951年,因不顾一切艰苦,完成行军任务,遇危机沉着机动,荣立三等功、四等功各一次。
这些台胞志愿军战士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在那段决定新中国命运的战争中,台湾人民没有缺席。他们在战壕里、在坑道中、在运输线上、在手术台旁,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聪明才智,挥洒热血,奉献青春。通过这些文物,我们不仅看到了个体的英勇事迹,更感受到了两岸同胞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共同记忆和深厚情感。
教育的意义:传承历史记忆
如今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不仅是缅怀先烈的地方,更是教育后人的重要场所。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纪念馆通过各种方式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
在纪念馆的夜场参观活动中,游客们可以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小讲解员们声情并茂的讲解,让游客们深受感动。互动环节中,孩子们通过问答游戏,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一位9岁的小朋友柯顺然在参观后说:“我以前就听过抗美援朝的故事,今天的游览,更是亲身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志愿军叔叔用生命换来的。”
2024年9月21日是第24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丹东市委宣传部、丹东市国教办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以“依法开展国防教育 提升全民国防素养”为主题的“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活动中,抗美援朝纪念馆为师生提供了国防教育主题图片展板,并发放了《丹东市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巡礼》宣传册。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张校瑛还作了专题讲座,从朝鲜内战爆发的原因、中共中央决策出兵的背景、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过程、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堂难忘的国防教育思政课。
这些教育活动不仅增强了人们的爱国爱党爱军意识,也引导更多人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坚定爱党爱国理想信念,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结语
抗美援朝纪念馆里的那些震撼数字,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统计,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它们记录了那段烽火岁月,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与顽强,也见证了两岸同胞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共同记忆。今天,当我们站在这些数字面前,更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