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巴基斯坦媒体人探访新疆伊犁:多民族文化的和谐乐章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55: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巴基斯坦媒体人探访新疆伊犁:多民族文化的和谐乐章

“当我踏上新疆伊犁这片神奇的土地,仿佛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在这里,不同民族的语言、音乐、建筑和美食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出独特的文化景观。作为巴基斯坦媒体人,我被这片土地深深吸引,也对新疆各民族和谐共处的社会风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伊犁六星街:13个民族的和谐家园

伊犁六星街,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树成荫、红瓦蓝墙的正六边形街巷。这里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3个民族的群众,是新疆多民族和谐共处、多元文化交织交融的一个缩影。

漫步六星街,随时随地可能邂逅一场“音乐会”“舞蹈节”,也许是街边酒吧乐队的即兴弹唱,也许是哈萨克族群众伴着乐声跳起“黑走马”,也许是俄罗斯族群众在手风琴的美妙伴奏下翩翩起舞……

在六星街,音乐舞蹈之所以深受喜爱,与多民族文化在此深度交流交融密不可分。六星街上有一座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800多架来自俄罗斯、意大利、德国、捷克等国的精品手风琴在此静静陈列,其中不乏手风琴中的“古董”珍品。这些手风琴的主人亚历山大·谢尔盖维奇·扎祖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俄罗斯族“巴扬(键钮式手风琴)艺术”非遗传承人。“用琴声让游客感受到六星街的美丽祥和是我的心愿。”亚历山大说。

锡伯文报纸:见证新疆文化传承

在伊犁,我有幸参观了察布查尔报社,亲眼见证了世界上唯一的锡伯文报纸《察布查尔报》的印刷过程。这份创办于1946年的报纸,不仅记录了新疆的发展变迁,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察布查尔报》的前身是1946年7月在伊宁市创办的锡伯文《自由之声报》。1954年1月1日,为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实行给各族人民群众带来的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当家作主的幸福生活,《自由之声报》改名为《新生活报》。1966年6月1日,《新生活报》停刊。1974年10月1日,《新生活报》复刊出版,更名为《察布查尔报》。复刊的47年来,《察布查尔报》在党的关怀下不断发展成长,由人工排字铅印到计算机排版胶印,直到进入电子出版技术应用时代。

如今的《察布查尔报》是一份对开四版、每周两期的锡伯文综合性报刊。目前,《察布查尔报》除了锡伯族外,全国各地还包括了锡伯文、满文的学习者、爱好者、研究者以及世界各地的学习者、研究者都在订阅,形成了稳定的阅读群体。

作为县级党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察布查尔报》已成为广大群众获取信息和知识、学习党的历史和发展历程的园地。多年来,《察布查尔报》认真履行党媒职责,发挥党媒宣传优势,全面准确宣传阐释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使命,激励、感召、引领一代代察布查尔报人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忠诚奉献。

“一带一路”:新疆的文化新篇

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新疆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独特魅力。这里不仅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更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新疆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2023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1.9万亿元,同比增长6.8%,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新疆有5400多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资助下得到严格保护和传承。此外,新疆不断改善宗教活动场所设施条件,并以多种语言文字翻译出版发行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典籍。今日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人口发展均衡健康。

百闻不如一见,大美新疆向中外游客敞开热情怀抱。据统计,2023年新疆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5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实现旅游总收入29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7%。其中来自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记者、外交官、宗教界人士访问了新疆。我们欢迎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世界各国朋友到新疆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新疆美丽的自然风光,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文化的炫目多彩,人民的幸福生活。

这次新疆之行,让我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新疆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交融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体系,共同铸就了多元一体、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作为巴基斯坦媒体人,我将把新疆的真实故事传播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