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美食高校巡展启动,太湖畔十二味甜香将飘全国
无锡美食高校巡展启动,太湖畔十二味甜香将飘全国
最近,无锡凭借其特色美食在全国高校中掀起了一股"甜"旋风。首站北京大学的活动让学子们大排长队,只为一尝正宗的无锡味道。主办方计划用三年时间,将这份甜蜜带到全国100所高校,让更多的学子感受来自太湖畔的美食魅力。
美食像一张车票,让身在外地的游子们找到家的味道。有一种美食,叫"无锡特产"。从酱排骨、小笼包到油面筋,每一道无锡美食都凝聚着江南水乡的精华,承载着游子们的思乡之情。
无锡美食巡礼
酱排骨
提到锡帮菜中的"硬货",不得不提酱排骨。无锡酱排骨色泽红亮、卖相诱人,粘稠的酱汁包裹着细嫩肉质,酥得连骨头都可以吃下肚去。
酱排骨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拿着骨头的一端,门牙轻轻一撕,不用用力骨肉就分离了。香酥软嫩的肉化在嘴里,一口全是幸福!
油面筋
无锡"清水油面筋"形如小球,色泽金黄,薄壳中空,质韧而脆,堪称"江南一绝"。因制作工序中有清水搓洗环节,故称"清水油面筋"。将它伴以其他荤素菜料,或烧煮,或炒烩,都成为美味可口的佳肴。
梁溪脆鳝
梁溪脆鳝在无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无锡冷盆菜肴中的明珠,"梁溪脆鳝"作为船菜颇受青睐,是必备的风味菜肴。
梁溪脆鳝色泽酱黑,形似宝塔,表面包裹着一层琥珀色的酱汁,晶莹剔透。黄鳝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可以称得上水中人参。感兴趣的可以品尝一下传统锡帮菜的风味,感受一下无锡的老味道。
小笼馒头
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这就是无锡小笼包。在无锡方言里,没有包子馒头之分,一律称为"馒头"。虽然现在称小笼包的人多起来,但只要一说无锡话肯定是亲切的"小笼馒头"。
吃小笼馒头有个口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
无锡面
无锡人爱吃面,阳春面、姜丝面、红汤拌面……每一款都有人爱。
无锡的面有着品种繁多的浇头,鳝丝、三鲜面、熏鱼、排骨、大排、大肉、雪菜、姜丝等。考究的面条,丰富的浇头,一切都让人念念不忘。
馄饨
在无锡吃馄饨,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无论是街巷小摊子上的一碗小馄饨,还是妈妈包的大馄饨,只要是馄饨,似乎都能得到无锡人的恩宠。无锡的馄饨馅料大多是猪肉、榨菜、河虾、虾干、蔬菜、葱姜等。
白汤馄饨适合不能吃辣的人,而红汤辣馄饨绝对是无锡特有的口味。虽说是红汤+辣,但是还是迎合无锡人的口味,鲜香爽口,并不是特别辣。
玉兰饼
玉兰饼是无锡人早点、晚餐饭桌上的常客。虽然顶着一个花名,玉兰饼却是实打实的"肉家伙"。粘糯的糯米皮包裹住紧实的肉馅,圆滚滚炸成金黄,外皮酥脆油香,口味是经典的鲜咸甜。
一层糯米包着紧实的肉馅和咸甜相宜的肉汁。虽然是油炸的,但是根本不会腻,而且真的超级香。
糕团
无锡人特别偏爱年糕、汤圆、汤团、松糕等。无锡的糕团大多色彩缤纷,入口香甜松软,清香满腔。
各种糕团圆子有着丰富的馅料:鲜肉馅,芝麻馅、笋干馅、豆沙馅等。糕团对于无锡人来说,不仅仅是解馋,甜蜜软糯的糕团就像嗲气的无锡话,已经是生活中的日常。
梅花糕、海棠糕
还记得《山水间的家》栏目中撒贝宁、那英、麦家在无锡品尝过的海棠糕吗?海棠糕的做法是先将稀面浆倒进模具里,再放上自己做的豆沙馅,撒些红绿丝、冬瓜糖,再加入海棠糕的灵魂——糖猪油,然后将模具翻过来开始制作焦糖。刚出炉的海棠糕香味扑鼻,咬上一口,绵密的豆沙、松软的饼皮,画龙点睛的猪油晶莹剔透,味道让人赞不绝口。
梅花糕也是无锡人再熟悉不过的街头美食,外表形似梅花,入口甜而不腻。梅花糕的糕馅是传统的四色酿心,一般为豆沙、芝麻、鲜肉、菜猪油等。
豆腐花
豆腐花是无锡传统小吃,一般会盛放在大口坛内,边烤边卖,既嫩又热。
水水嫩嫩的豆腐花,滑溜溜,没有细渣,没有碎烂。
加上熟酱油、葱花、紫菜、虾皮、榨菜末、白糖、麻油等调味品,是无锡老少都喜欢的风味小吃。
酸辣汤
无锡人对酸辣汤的热爱不低于馄饨。汤里面有油面筋、牛肉粒、千张等,酸,辣,咸,鲜,香搭配着,口水都要流下来了。酸辣汤一般是装在砂锅里的,上桌时还在卟噜卟噜冒泡,砂锅煮的酸辣汤很粘稠,汤里的料很足,吃起来太幸福啦!
桂花糖芋头、桂花糯米藕
"桂花糖芋头"是一道无锡民间经典小吃,吃起来软糯香甜,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
出锅前再撒上一把干桂花,甜甜糯糯,一股桂花香,每一口都是满足。芋头细腻酥软,红糖的甜味直直暖到心里,桂花香沁人心脾,色味宜人,忍不住让人把桂花瓣儿也一起咽下去。
无锡人要是请客吃饭,开胃冷盘里总少不了桂花糯米藕。甜糯的口感,红色的酱汁与金黄的桂花搭配,只闻其味就要咽口水了。
都说家乡的味道是一辈子的乡愁,那么无锡人的乡愁是甜的。"甜"是无锡的城市味蕾,更是无锡人千百年来秘制的"味道IP"。在无锡,到处流淌着这样甜蜜蜜的味道。浓郁的江南之味,塑造了无锡人开朗热情的个性。香甜的美食,让日子也变得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