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台实景演出到百亿产业,武夷山茶旅融合样本
从一台实景演出到百亿产业,武夷山茶旅融合样本
夜幕降临,武夷山的山水间亮起了灯光,一场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正在上演。观众坐在360度旋转的观众席上,欣赏着15块电影银幕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的壮丽景象。舞台上,百名“茶农”摇青的场景气势恢宏,书生与大红袍的传说古朴动人,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中。
这场演出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武夷山茶旅融合的生动写照。作为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山近年来通过茶旅融合的方式,不仅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腾飞。
《印象大红袍》自2010年公演以来,已成为武夷山旅游的标志性IP。截至2024年4月30日,这场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共演出近6000场,接待观众超800万人次,销售门票收入超10亿元。今年春节期间更是创下了连续4天每晚演出5场、每晚观众数破万人次的纪录。
茶旅融合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的300多名演员中,80%是武夷山当地人。同时,演出还带动了当地旅行社、酒店、餐饮、旅游车队和导游员的收入,促进了茶产业的长足发展。
武夷山市通过创新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营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了茶旅融合的深度发展。作为世界红茶发源地的星村镇,高标准完成了燕子窠“三茶”馆建设,打造了多个研学教学实践基地,推出滨水茶香径游步道,提升改造茶空间、茶庄园项目,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五夫镇则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朱子文化为灵魂,围绕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主线,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去年1至11月,到该镇旅游、研学的游客达83万人次。
在“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武夷山市茶产业已成为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2023年,武夷山茶产业税收达2.13亿元,茶叶全产业链产值135亿元,涉茶乡镇10个、村113个,涉茶农民专业合作社140家,农民人均收入中的50%来自茶叶,真正实现了因茶致富、因茶兴业、因茶振兴。
武夷山市还紧跟直播电商潮流,全力打造数字电商产业平台、直播基地。武夷山市乡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沈枝丹在全网拥有近4000万粉丝,公司自有茶叶品牌“丹心可鉴”和食品品牌“乡愁沈丹”全网累计销售额超3亿元,累计创造就业岗位100多个,累计纳税超过1000万元。
武夷山的茶旅融合实践,不仅提升了大红袍的品牌知名度,更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茶旅融合的不断深化,这片神奇的土地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