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药:雷火针疗法
传统医药:雷火针疗法
雷火针疗法,又称雷火神针法,是一种将针灸、艾灸和中药相结合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它起源于2000年前,曾被皇室垄断,后经多位传承人不断改进,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历史传承
雷火针疗法由2000年前先民诊疗时焚香放炮的隆重场面而得名,该法一度被皇室垄断,秘不外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政府重视中医针灸疗法而焕发生机。
第一代传承人朱琏(1909—1978),系著名针灸学家、中国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
第二代传承人田从豁(1930—2023),师从朱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发掘雷火针疗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第三代传承人臧俊岐(1942—),针灸学家,是我国针灸“温和派”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70年代师从田从豁,主攻雷火针疗法。
第四代传承人罗正中(1957—),副主任医师,湖北人,曾任部队医院针灸科军医和市级中医院针灸科主任。1992年师从臧俊岐学习雷火针疗法,改进了传统雷火针疗法在配方、工艺制针及操作上的不足,拓宽诊疗范围,提高“针”的硬度,使药物渗透直接,达到“针”“灸”“药”并用的效果,获5项国家专利。
技术特征
雷火针疗法是我国医学宝库的宝贵遗产,“针”“灸”“药”并用,根据不同病种选取道地名贵中药,秘制成不同药粉,混合药粉和艾绒后,用棉纸制成艾条。因操作时实按于穴位,类似针法,所以称为“针”,糅合“针”“灸”功效。雷火针“以灸代针”,首见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适用风湿骨痛及怕痛畏针者,受历代医家推崇。第四代传承人罗正中在临床中优化配方制作工艺,发明灸药垫,增加多型针垫配方,使该法变得更实用,应用范围更广。
传统医技特征
雷火针施治手法仅用管形药针灸烤穴位即可获疗效,包含医家丰富的人体经络知识和“望、闻、问、切”等传统中医诊疗手段,以及对各类中药药性的掌握和对管形药针温度、施灸强度的把控经验。
制针、配方具体情况如下:
- 传统制针及配方:将方药研磨制艾条,点燃一端,隔布数层,实压在穴位。
传统配方:祛风止痛方。
- 新式制针及配方:将方药研磨,装入硬纸管(筒)内,捣实封装。
配方:祛风止痛方、软坚散结方、止咳化痰方、暖宫调经方等8种。制灸药垫、配方(配方同新式雷火针)具体情况如下:将方药研成细粉,将布裁成长150厘米、宽20厘米的布条,固定在桌面上。撒一次药粉,铺一层布,如此反复,得到12层布11层药粉,再呈“井”字形密密绗缝,制成药坯垫。最后,用铳刀“冲”成圆形灸药垫备用。
具体操作如下:
根据病症,选与配方一致的针具、灸药垫,点燃针具一端,隔数层布,垫灸药垫配一层红布,实压在穴位上,使热能药物渗透至肌肤内,受热强烈时,提针换邻穴上,反复数次,以肌肤红润为度。
“药”“针”“灸”并用的特征
雷火针治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辨证选针、选垫施治。如:治疗乳腺增生包块,选用软坚散结针和垫,此方是在祛风止痛方上增加了软坚破瘀的中药;若治疗腰突症,除用雷火针外,还要配合针刺、推拿正骨手法综合治疗,此法多用于少儿或畏针怕痛者,替代了传统针、药、灸的部分作用。
医学价值与社会价值
雷火针疗法约有2000年历史,根据中医理论指导治病,疗效好、安全性强。尤其是改良后,雷火针适应症广、见效快、无痛无针感、老少皆宜。除温热穴位的物理作用外,还有特殊中药配方的药理作用,患者经雷火针灸治后,白细胞及吞噬细胞数量提高,抗体指标增强,风湿病患者的病理指标降低等,这些诊疗实践中产生的大数据丰富了传统医学宝库,并对医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另外,雷火针治疗对场地、用具要求简单,畏针怕痛者乐于接受治疗,一般患者经医生指点,在家也可自行操作灸治,若培养出一批高水平弟子,可令众多患者得到廉价而有效的治疗,其社会价值不可估量。
创新与发展
第四代传承人罗正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创新:
改良制针工艺:将传统艾绒与中药粉混合,装入硬纸管,捣实封装,提高了药物利用率。
发明灸药垫:采用12层布、11层药粉的结构,通过“井”字形绗缝制成药坯垫,既保持了药物的活性,又避免了直接燃烧的浪费。
扩展配方体系:从单一的祛风止痛方扩展到8种不同功能的配方,满足了更多临床需求。
技术创新:设计了20多种灸盒灸器、多功能自动灸疗床,复原脐疗灸炉,改良传统雷火针,发明净烟系统,解决了艾烟问题,获得5项国家专利。
传承与推广
2005年,罗正中作为有突出贡献人才被招调到深圳多家医院针灸科任职。2010年,他以“雷火针疗法”为特色,在福田区创办正中堂中医馆,该中医馆被福田区社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评为“特色针灸科”创建单位。在诊疗之余,他还授徒义诊、开办公益讲座、大力推动传承工作。根据人体生理结构设计20多种灸盒灸器、多功能自动灸疗床,复原脐疗灸炉,改良传统雷火针,发明净烟系统,解决困扰针灸界的艾烟问题等,先后获5项国家专利。非遗中医项目传承人与时俱进的拓展创新与深圳这座国际化现代都市的开拓勤勉相得益彰,期待这项古老神秘的中医疗法继续绽放,造福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