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力废铅酸电池处理,企业实现达标排放
科技创新助力废铅酸电池处理,企业实现达标排放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铅酸电池的使用量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废铅酸电池处理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2021年山东省仅规范收集处理的废铅酸电池就达40.38万吨,这一数字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环境风险。
废铅酸电池的危害
废铅酸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铅、硫酸等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铅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有毒重金属,可对神经、造血、消化、肾脏等多个系统造成危害。同时,铅酸电池中的电解液泄漏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影响生态环境。
环保处理技术
针对废铅酸电池的处理,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
二次分选技术
二次分选技术是废铅酸电池处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精细破碎、磁选、涡电流分选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将电池中的铅、塑料等不同材料进行有效分离,提高回收效率。
废液回收处理
废液回收处理主要针对电池中的电解液,采用化学沉淀、树脂吸附等方法。例如,科海思公司采用化学沉淀与两级树脂串联的技术方案,成功将镉浓度降至0.005mg/l以下,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冶金处理法
湿法回收是基于锌、二氧化锰与酸作用进入溶液,溶液经净化后电解产生金属锌,二氧化锰或产生化工产品及化肥等。回收后的电解液含有汞、镉、锌等重金属,污染严重,能量消耗也较高。干法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是在高温下使废旧电池中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分解挥发和冷凝。与湿法相比,干法可回收汞、镍、锌等更多的重金属。但由于处理废旧电池的常压冶金法在大气中进行,空气参与了作业,造成二次污染,且能量消耗高。
政策支持与行业展望
国家高度重视废铅酸电池的环保处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国务院“两新”行动方案推动铅蓄电池市场的快速发展,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倒逼企业关注废电池的回收和处理。同时,国家还优化了废铅蓄电池跨省转移制度,加强信息化管理,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实际应用案例
以某再生资源公司为例,该公司年处理废铅酸电池16万吨。在废水处理方面,采用了化学沉淀等技术来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虽然铅含量有效降低至符合标准,但镉的去除效果仍未达到理想状态。科海思作为一家在铜、镍、铬、汞等重金属离子处理领域具有核心技术的环保企业,针对该公司废水中的镉问题,提出了一套深度处理解决方案。该项目处理水量为每小时10吨,进水镉浓度为0.2-0.21mg/l,在化学沉淀工艺和石英砂+活性炭过滤的基础上,科海思创新采用两级树脂串联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螯合树脂系统采用Tulsimer®CH-90螯合树脂进行深度处理。这款树脂凭借其独特的亚氨基二乙酸官能团与大孔结构设计,确保了卓越的离子扩散性能,实现高去除率与良好的再生性能。更值得一提的是,CH-90Na树脂能够在宽泛的pH值范围内精准选择性吸附重金属阳离子,具备高精度处理能力、大吸附容量以及高度自动化操作优势。经过科海思的深度处理,项目出水的镉浓度降至0.005mg/l以下,远远低于《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4-2013规定的排放限值0.02mg/l,从而显著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
公众参与与未来展望
废铅酸电池的环保处理不仅需要技术和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贡献力量:
- 正确处理废旧电池,不随意丢弃
- 选择正规渠道进行电池回收
- 提高环保意识,减少电池使用量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废铅酸电池的环保处理将更加高效、安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