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郑州环嵩山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早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21:4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郑州环嵩山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早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郑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孕育了现代的国际大都市,更承载着中国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通过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和地质研究,郑州环嵩山地区被证实为中国早期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本文将带你循着地质历史与地质环境变迁的脉络,探索这一地区如何孕育出璀璨的中华文明。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是河南省省会所在地,下辖6区5市1县,全市总面积7567平方公里。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郑州属于一个由火车“拉来”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实,郑州也很古老,古老得让现代人几乎忘却了它曾经辉煌的过往……,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还原了许多郑州古都的历史,证实了这里曾经是中国八大古都中历史最古老的都城所在地。

郑州环嵩山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早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嵩山为秦岭的东延余脉,自成一个独立的岛状山系,发育于嵩山的颍河、汜水河、贾鲁河、金水河、熊耳河、枯河、七里河、索须河、须水河、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等大大小小的数十条河流,蜿蜒曲折地流向东部的大平原,孕育出“大郑州”环嵩山的水系网。

嵩箕山地貌形态科普注解示意图

环嵩山水系网

此外,郑州的北部还有黄河,济水和荥泽古湖、荥阳古湖莆田泽等,这些丰富的水资源成为郑州一带古人类生存和古都建设的有利条件。诞生了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中华早期文明。

郑州市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三大古湖泽分布示意图(资料来源:河南省地质研究院)

适宜的温度,便利的水源、充足的食物来源是早期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基础。位于我国黄土高原最东南缘的郑州,与黄土高原相似,距今260万年以来,形成了环嵩山分布的厚层风成黄土沉积,保存了完好的第四纪环境信息,这些信息来源于黄土剖面中黄土与古土壤序列的规律性分布。其中,最直观的环境信息就是黄土中包含的数十条红色条带,这是过去生长着植被的古土壤,是气候湿热的象征,而红色条带之外的黄土,其形成来源于一次次强大的沙尘暴堆积,是气候寒冷的标志。

嵩山北麓黄土、古土壤与古地貌面的变化

距离人类历史最近的冰期里,形成的黄土被称为“马兰黄土”,位于邙山黄土层的上部,这里是世界上马兰黄土沉积厚度最大的地区,其沉积厚度达80米以上,是黄土高原腹地的近10倍,这种反常的沉积厚度,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位于邙山北部的黄河在这个时期形成了,黄河在出山口形成巨大的冲积扇,为强大的西北季风形成局部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泥沙源,受嵩山的阻挡,在嵩山北部与东部快速沉降,形成了环嵩山的黄土堆积,为此后,古人类在这里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

邙山黄土地层结构科普示意图

嵩山北麓黄土地貌景观

更为神奇的是,在马兰黄土之下有一层强烈发育的S1古土壤层,在马兰黄土的中部还有一层弱发育的古土壤层,在马兰黄土的顶部还有一层S0黑垆土层,这些都是气候炎热时期的标志性产物,与这些炎热标志相耦合的是环嵩山的古人类遗址的出现与繁盛。

环嵩山古人类迁移模式(资料来源于网络)

与S1古土壤相伴生的是距今大约11万年前后的巩义洪沟旧石器时期古人类早期智人遗址,这是一处和许昌人同期的古人类遗址,遗址中发现大量的古人猎杀的古象等动物骨骼化石,被誉为“豫象之乡”的开拓者;

洪沟人打猎场景

洪沟遗址现场现状(黄土崖壁下为遗址位置)

洪沟遗址中发现的部分化石

此后,进入寒冷的马兰黄土沉积期,古人类遗迹消失,到距今大约4.5万年前后,在寒冷的冰期中,地球又迎来了短暂的暖期,这个标志就是马兰黄土中部弱发育的古土壤层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大约持续了2万年,就在这个期间,古人类又返回了郑州及嵩山的周边,以老奶奶庙遗址和织机洞遗址等一大批旧石器时期为代表的古人类遗址,此后,气候再次变冷,进入马兰黄土形成的后半场,古人类遗址再次消失。

古人类与邙山黄土的耦合关系示意图

到距今大约1万年前后,末次冰期结束了,地球迎来了温暖的全新世,在黄土地层中的表现就是位于地表附近S0古土壤层的形成,这是一层比较特色的黑垆土层,伴随着这层古土壤层的形成,嵩山南麓李家沟的小河边又开始有人类居住,随着气候的持续怡人,人类开始向宽广的山前移动。

8000年前后,裴李岗一带出现了大量的人类聚居,源于嵩山的溪流,从这里流过,形成河流和小的湖泊,大约600年以后,由于裴李岗南部双洎河的深度下切,截断了流向裴李岗的水源,湖泊断流干枯,用水已经越来越不方便。人们开始向水源更便利的平原区与宽广的河谷中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就是裴李岗7000年以后,文化层消失的可能原因。

8000千年前的裴李岗今貌

裴李岗西南侧深切的双洎河谷

到距今大约5300年前后,郑州周边地区相继出现了双槐树、西山、大河村等一大批遗址,这个时期,古人已经开始在黄土台地上建设自己的城池和半穴居的房子和利用黄土地开展农耕生产。

黄河岸边的双槐树遗址

专家绘制的双槐树河洛古国复原形状示意图

距今4000年前的大禹建立了夏朝,这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其最早的都城就在嵩山之南,颍河之阳,现今登封市告成镇的王城岗上。

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是公认的夏都阳城

最早的商朝都城位于现今郑州市主城区内金水河与熊耳河形成的夹角地带,城池的东部为古湖,南北城墙均依河而建,距今已有约3600年的历史。

郑州商城遗址(商代都城外城墙)

郑韩故城是东周时期的列国都城之一,由春秋时期的郑国始建,韩灭郑后,即迁都于此,故城位于现今新郑市市区内,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交汇处。

郑韩故城位于新郑市双洎河与黄水河交汇处,为春秋战国时期郑韩两国的都城

此后,华夏儿女在郑州这个资源条件相对多样的丘陵与平原的交界区域,广泛定居并繁衍生息,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也成为历朝历代君王争霸的逐鹿之所。

郑州市地貌地势图

——未完待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