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发布最严退市新规,这些公司要凉了
证监会发布最严退市新规,这些公司要凉了
近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沪深交易所随即修订完善相关退市规则,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退市新规正式落地。这一轮改革在2020年退市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收紧标准,优化指标,剑指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市场乱象,预计将在2024年年报披露后显现威力。
新规之严:四大类指标全面升级
本次退市制度改革对重大违法类、规范类、财务类、交易类四大强制退市情形的范畴、指标等进行了修订,其中财务类和交易类指标的变化最受市场关注。
在财务类指标方面,新规显著提高了对亏损公司的营收要求。以沪深主板为例,新规将营业收入标准从1亿元大幅提升至3亿元。这意味着,那些仅靠少量营收“保壳”的公司将面临更大压力。同时,新规还新增了利润总额指标,将利润总额低于净利润的特殊情形纳入考核范围,进一步堵住了“保壳”漏洞。
交易类指标方面,主板市值退市标准从3亿元提高到5亿元,科创板、创业板则维持3亿元不变。这一调整将更有效地发挥市场化退市功能,推动投资者用脚投票。
此外,新规还新增了多种退市情形,包括资金占用、内部控制问题、连续3年造假等,释放出监管层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强烈信号。
哪些公司面临最大风险?
根据新规,以下几类公司将面临最大的退市风险:
长期亏损且营收规模小的公司:新规提高了营收门槛,那些仅靠少量营收维持上市地位的公司将难以继续“保壳”。
存在严重财务造假的公司:新规大幅降低了造假金额和比例标准,同时新增连续3年造假的退市情形,将对财务造假形成更强震慑。
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新规首次将内控问题纳入退市指标,如果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将面临退市风险。
存在资金占用问题的公司:新规明确,如果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达到一定规模且未及时整改,公司将被强制退市。
市场影响:加速优胜劣汰
新规的实施预计将对A股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加速退市常态化:2020年退市制度改革后,A股退市数量已显著增加。新规将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预计2024年年报披露后将有一批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削减“壳”资源价值:新规提高了退市标准,压缩了“保壳”空间,将有效削减“壳”资源价值,遏制炒壳、养壳等市场乱象。
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新规的实施将倒逼上市公司改善经营状况,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促进市场优胜劣汰。
政策意图:构建健康市场生态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退市制度改革旨在进一步严格强制退市标准,畅通多元退出渠道,削减“壳”资源价值,强化退市监管。新规的出台体现了监管层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可以预见,随着新规的实施,A股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将更加健全,上市公司质量有望持续提升,投资者权益将得到更好保护。这将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