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利差扩大致人民币承压,专家预计下半年将收窄
中美利差扩大致人民币承压,专家预计下半年将收窄
近日,新浪财经主办的“金麒麟论坛·2024金融新篇章”上,原中国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中美利差扩大导致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直接影响国内流动性放松。他指出,当前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4%以上,而中国则在2%以下徘徊,这种倒挂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人民币流动性的担忧。在全球经济背景下,这种变化不仅影响国内市场,还可能波及全球经济格局。
中美利差扩大:数据解读
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近期美国维持在4%以上,最高突破4.7%,中国则在2%以下徘徊,最低触及1.6%,这应当是历史的最低水平。对此,业内人士有不可思议之感,称其为倒挂现象。什么意思?长期以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美国,中国的国债收益率也明显在美国之上,现在却出现相反的情况,即美国的国债收益率远高于中国,被看作倒挂。
人民币贬值压力:具体表现
2025年1月3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于2023年以来首次跌破7.30关口。1月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创16个月新低,日内连续逼近交易区间下限。2024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2.8%,连续第三年下跌。
中国应对措施:政策调控
面对人民币贬值压力,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汇率:
1.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2025年1月13日,中国央行宣布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此举有望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解汇市美元供求偏紧状况。
2.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票:2025年1月9日,中国央行在香港招标发行600亿元人民币央票,发行规模创单次最高。这抽紧了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提升了做空人民币成本。公告发布仅半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低点一度反弹超150点。
3.调控中间价:2024年前七个月,随着人民币汇率从升值预期逐渐转为贬值预期,中国央行严控中间价。根据相关规定,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仅可在中间价上下2%的区间内波动。2024年7月底,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最高达7.1358。2024年,彭博统计的中间价与实际中间价最大偏离值达1597点,超过2023年的1516点,其幅度之大显示监管维稳汇率决心。
未来展望:利差有望收窄
于学军预计,2025年下半年人民币与美元利差会收窄,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他指出,随着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政策利率的持续降低,尤其是到下半年,全球的货币环境应该发生明显的改变,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收窄,从而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改善国内流动性状态,并减缓减轻经济下行的压力。
经济基本面支撑
专家表示,2025年支撑人民币汇率的积极因素仍较多。未来人民币汇率完全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将继续呈现双向浮动。我国宏观经济大盘将更加扎实。2024年9月以来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支持措施将陆续见效。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
此外,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平衡。2024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同比增长4.9%;货物贸易顺差8846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8.4%。近年来,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下,我国外贸企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和韧性持续提升,2025年我国经常账户有望保持顺差,为平衡外汇供求提供有力保障。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凭借前期积累的丰富的汇率调控经验,相信有关部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达成汇率维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