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色的诗意之美:从历史传承到现代新生
中国传统色的诗意之美:从历史传承到现代新生
2022年春晚舞台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片段“青绿”翩翩而至,舞者身着“石青”“石绿”两色衣裙,仿佛为《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赋予了生命,瞬间引发全网热议,话题“青绿将成2022年流行色”更是斩获千万级阅读量。次年春晚,《满庭芳·国色》再掀高潮,以桃红、缃叶、群青、凝脂、沉香五大主色,结合伞、扇、剑、水袖、花翎等传统器物,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色彩的精彩再现,更是对东方色彩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自古以来,中国古人就擅长从自然与四季中捕捉色彩,以雅致的命名寄托文化意趣,这些传统色彩,即使跨越千年,依然能击中当下人们的心弦,成为流行的文化元素。在大国自信的背景下,传统色彩承担了人们对东方文化回归与传承的深切期待。寻回东方色彩,就是追溯文化的源头,探寻那份深藏于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基因。
中国传统色:一个完整的色彩体系
中国传统色并非简单的颜色分类,而是一个完整的色彩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这一体系建立在五行五色学说之上,将色彩与方位、德行、天道相联系,形成独特的东方色彩文化。
色彩学者、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宋建明指出:“中国传统色名往往观物取象,人们触景生情,引起广泛共鸣,色名就形成了。一句话总结,中国传统色彩是集远古先贤的哲思、颜色匠师群体的科学认知和文人墨客的诗性智慧为一体的色彩体系。”
色彩的文化内涵:以红色为例
在中国传统色中,每一种颜色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红色为例,它象征着喜庆、吉祥,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丰富的演变和应用。
在中国,红色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喜庆、吉祥、繁荣、幸福,被广泛应用在节日庆典、婚庆喜宴、日常服饰上。中国唐朝的官服,一二三品大官是紫色的,四五品是红色,接下来是绿色、蓝色。
《制色:中国人的色彩美学》作者、台湾传统色彩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介绍,红色的发展其实它是有两个字,我们讲叫合体字,这边是指意符,意义的符号,这边叫声符,声音的符号,所以红又有一个发音叫工,它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里讲它是赤白色,赤白两个颜色混色在一起,变成粉红色了。所以在东汉许慎的时代,红那个颜色不是咱们现在的大红色,顶多只能达到现在使用的桃红色,这个桃红色才是讨喜的颜色,它是跟红花染色有关联。大红色不对的,大红色是牺牲的颜色。所以颜色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在那里,历史一直在时光的洪流中漂浮。
“红”还是染色行业“专精、专工”的代表,“红”的部首为“ 纟” ,此部首的字通常与染织有关。染色中你把红色处理得很好,代表你可以出师了。以至于目前的红有“工”的发音,如女红等;也保留有“专精”的意思,后来才逐渐延伸为指色彩的意思。
曾启雄称,茜草是中国古代出现最早的红色染料,在《诗经》里就出现了,古名叫茹藘(lǘ),到了《史记》的时代变成了茜草。世界上的茜草有三类,一个叫中国茜,一个是西洋茜,一个叫印度茜。中国茜分布在一个很广泛的区域,我曾经在北京房山的潭柘寺发现,在甘肃天水的麦积山,在河南太行山上,也在丽江旁的白沙古镇也发现它,在厦门、台湾也有,越南也有。它有85个名称,我从大概20多本古书上把它剥离了,或许有更多。
茜草是用根部染色,染出来的颜色很红,很像吸取了土地上的血液一样,所以它的名称叫“地血”。它很会攀爬,属于爬藤类,四瓣射开,继续往上长,四片四片,爬过这个山再过那个山,也叫“过山龙”。它以这样的方式被命名,每一个地方都有用到它,表示它很亲近、好相处,深入民间。它是可以找到的中国较早的一个染色材料,也是影响层面最大的一个染料。
传统色的现代新生
在现代设计中,中国传统色被广泛应用,展现出其 timeless 的美学价值。以城市色彩规划为例,色彩学者宋建明及其团队为我国的城市乡村做了超过百项的色彩规划。2006年,他们通过调研拍摄了两万五千张的照片,让杭州的城市“水墨淡彩”意象浮现出来;十多年来,他们用升级版的方法论定义了北京城市的主旋律色,让红、灰结构显现,并且,他选取了为人熟知的“丹”“银”二字,美其名曰“丹韵银律”。
在建筑彩画研究领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李路珂及其团队,通过对《营造法式》中的彩画研究,发现了开化寺大雄宝殿彩画的珍贵信息。近二十年来,他们对开化寺建筑、彩画和壁画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研究,近年来,还运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来测量色彩。研究团队用分光光度计或识色仪获取表层的色彩数据,利用人眼的视觉感知将现场实物与标准色卡进行比对,在标准光源和标准色卡下摄影,在颜色经过校正的照片上提取色彩,这样得到的色彩数据是“现状色”。而“原状色”还要通过剖面显微和材料分析得到材料的工艺做法,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制作标准样本,再对标准样本进行色度检测才能得出。
中西方色彩观的差异
中西方色彩观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文化联想、隐喻意义等方面。研究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词汇是语言的基础。颜色词具有隐喻意义。研究中英文颜色词隐喻意义的变化,有助于更本质地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并且对于跨文化交流以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解释大有裨益。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中国扩大了对外开放的模式,提高了国际地位,使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变得更加普遍。对颜色词的研究有助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促进两者之间的更好交流。这项研究对英语教学也具有巨大的价值。它使英语学习者了解中英文之间的文化差异,更全面地学习英语知识,有助于尊重彼此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提高跨文化交流技能。
中国传统色的诗意之美,不仅体现在其视觉享受上,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在当代,这些传统色彩正以新的方式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正如宋建明教授所说:“如何让色彩的文字认知与视觉认知相结合,建立一套具共识性的中国色彩体系,成为当代色彩研究者的使命。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不同的领域中重新寻回这些传统色彩。他们通过实物的采集和科学的测定,穿越漫长的历史时期,再一次观物取象,构建起照亮传统的色彩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