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新能源汽车如何破解欧盟关税壁垒?
奇瑞新能源汽车如何破解欧盟关税壁垒?
近日,奇瑞汽车宣布年内出口已突破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更是超过4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就在中国车企加速“出海”之际,欧盟却挥舞起了关税大棒,给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欧洲之旅蒙上了一层阴影。
欧盟关税大棒:最高45%反补贴税
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版方案,宣布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税率最高达45%。这一决定无疑给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欧洲之旅设置了重重障碍。
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总量约为19万辆,其中有17.4%即超过3万辆出口至欧盟各国。到了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激增至近94万辆,其对欧盟的出口占比也显著提升至34.7%。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引发了欧盟对于其本土产业发展可能受到影响的担忧。
奇瑞的应对之道:本土化生产先行
面对如此高的关税壁垒,奇瑞汽车选择了一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在欧洲建厂,实现本土化生产。
今年4月,奇瑞宣布与西班牙汽车公司Ebro-EV Motors合资生产新型电动汽车,总投资约4亿欧元,生产基地位于巴塞罗那原日产的工厂,成为首家在欧洲生产汽车的中国车企。奇瑞欧洲董事总经理Jochen Tueting表示,奇瑞预计在欧洲地区的销量足以支持自身在当地建组装厂,正在欧洲各地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寻找未来在当地建立制造工厂的潜在机会。
奇瑞的欧洲本土化战略并未止步于此。近期有消息称,奇瑞正在考虑在英国建厂,并与意大利进行洽谈。虽然公司方面回应称目前还在研究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第二家工厂提上日程,奇瑞在欧洲市场拓进的战略与节奏持续加快。
品牌建设: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在欧洲建厂不仅能绕开关税壁垒,更重要的是,这有助于奇瑞深入了解欧洲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表示,中国虽然是制造大国,却是品牌小国,确实还存在着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向上能力不足的问题。汽车品牌进入海外市场需要擦亮“中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
奇瑞将更多筹码押在了海外专属品牌上,近期透露将投资数十亿欧元,确保其在欧洲市场的品牌Omoda和Jaecoo在三年内赢得当地消费者青睐。今年1月至8月,Omoda和Jaecoo两款车型的全球销量已接近15万辆。在西班牙、意大利、波兰和英国开始销售后,奇瑞汽车将在未来几个月向更多国家推出这两个品牌的汽车。
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欧洲市场,仅靠低价策略是行不通的。奇瑞深知这一点,因此在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奇瑞新能源汽车搭载的最新一代电池技术和智能驾驶系统,已经达到了欧洲市场的主流水平。此外,奇瑞还与多家欧洲科技公司展开合作,共同开发适合欧洲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欧盟的关税壁垒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带来了严峻考验,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不会阻挡中国车企进军欧洲市场的步伐。欧洲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之一,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对中国车企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
奇瑞等中国车企不会因为短期的困难而放弃在欧洲市场的布局和投资。通过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方案,中国车企有望逐步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同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通过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已经建立了明显的先发优势。他们在创新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电动汽车产品线日益丰富,这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与传统汽车品牌的差异,巩固市场地位。
面对欧盟的关税壁垒,奇瑞等中国车企正在通过本土化生产、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等多元化策略积极应对。虽然挑战重重,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其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优势,有望在欧洲市场开创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