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齐桓公:一个被活活饿死,一个讳疾忌医而死
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齐桓公:一个被活活饿死,一个讳疾忌医而死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位名为“齐桓公”的君主,一位是姜姓吕氏齐国的齐桓公吕小白,另一位是妫姓田氏齐国的齐桓公田午。这两位齐桓公的生平事迹充满了戏剧性和历史价值,一位因被活活饿死而令人唏嘘,另一位则因“讳疾忌医”而闻名后世。
齐桓公吕小白
齐桓公吕小白是姜姓吕氏齐国的第十六任国君,也是姜子牙的第十二代孙。他于公元前685年继位,其继位经历颇为传奇,源于一场惊险刺激的赛跑。
吕小白的父亲齐僖公病逝后,继位的是齐僖公的长子齐襄公。齐襄公野心勃勃,对外不断扩张齐国的领土,对内实行高压政策,导致其兄弟们纷纷逃出齐国。其中,公子小白逃往莒国,公子纠逃往鲁国。
当齐襄公被连称、管至父、公孙无知所杀,公孙无知自立为君不过两个月又被雍廪所杀后,齐国国君之位空悬。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开始竞相返回齐国,争夺君位。公子纠甚至让管仲埋伏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必经之路上,试图除掉他。管仲的确遇到了公子小白并射了一箭,但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带钩,他顺势装死,骗过了管仲。
公子纠得知公子小白“已死”的消息后,放松了警惕,而公子小白则在国、高等卿族的支持下抢先返回齐国,成功继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在管仲、鲍叔牙等人的辅佐下,对内实行改革,整顿朝政,发展鱼盐之利,强军富民;对外则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图谋霸业。他成功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成为周王室东迁后第一位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的赏赐。
然而,齐桓公晚年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没有嫡子,庶子众多。原本与管仲商定立公子昭为太子,并托付给宋襄公。但管仲死后,齐桓公在易牙、竖刀等人的撺掇下答应立公子无诡为太子。这引发了五公子争夺太子之位的纷争。齐桓公被软禁在寝宫,四周用高墙围起,不准任何人探望。最终,这位一代霸主被活活饿死,遗体在床上放置了六十七日,尸虫爬出了房门。
田齐桓公田午
齐桓公死后268年,齐国再次出现一位齐桓公,即妫姓田氏齐国的田午。田氏的崛起与齐桓公吕小白有关。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陈国内乱,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到齐国。陈完在齐国定居后将陈氏改为田氏,成为田姓始祖。
田氏在齐国历经数代近三百年的发展,最终在公元前386年,田和在周天子的应允下正式成为齐侯,建立了田齐。田午是田和的儿子,通过政变杀死了哥哥田剡及其子田喜,自立为君。
田午在位期间颇有作为,他励精图治,并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稷下学宫不仅为齐国培养了大量人才,更为百家争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然而,田午最为人熟知的还是“讳疾忌医”的故事。据《韩非子》和《史记》记载,神医扁鹊到齐国时,发现齐桓公有小病,但齐桓公坚称自己没病。扁鹊多次提醒,但齐桓公始终不以为意,最终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病死。
结语
两位齐桓公的故事,一位因被活活饿死而令人唏嘘,另一位因“讳疾忌医”而闻名后世。他们的故事不仅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激烈场面,也揭示了君主个人性格与决策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