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贵州攻克梯田农机难题,向“无人农场”目标迈进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57: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贵州攻克梯田农机难题,向“无人农场”目标迈进

近日,贵州梯田水稻智能农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修文县的示范基地,智能微耕机和无人机等现代农机设备正在进行现场采收测试。这些设备不仅实现了自动化操作,还能有效应对梯田碎片化、高差大的难题,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贵州正借助这些新技术,逐步迈向“无人农场”的未来,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01

智能农机:科技赋能梯田农业

在示范基地的金色稻田里,一台蓝色的智能化收割机轻巧灵活地穿梭其中。随着圆柱形割台不断旋转,稻秆整齐倒下,稻粒经过机器从稻穗上脱离下来,喷洒入收割机后方悬挂的袋中。天空中,多旋翼载重无人机呼啸而来,垂下长长的牵引绳,技术人员将装满稻谷的帆布袋挂在牵引绳的抓钩上,无人机翻越田坎沟壑,将稻谷送往路边的运输平台。

这些智能农机设备,正是贵州梯田水稻作业机械化智能化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与示范项目的重要成果。该项目由贵州省科技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联合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单位共同攻关,旨在通过小型化、多功能、智能化的农业机械,改变传统农机需要人为驾驶的操作模式,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作业效率。

02

克服梯田难题:智能农机显身手

贵州的梯田农业面临着特殊的挑战。据统计,贵州大部分成片耕地面积在1亩以下,农户平均有3处以上承包地,梯田碎片化、高差大等问题突出,导致传统农机难以有效应用。项目团队针对这些难题,研发了适合梯田作业的智能农机设备。

其中,智能微耕机体积小巧,长宽高仅1米左右,重量约100千克,可通过技术人员遥控手柄操控。更值得一提的是,该机械已实现全自动作业,可通过手机打点、谷歌地图打点等方式规划航线,每小时可完成3-5亩地的耕作,在作业完成后可实现自动返航、自动停机。

无人机技术也在梯田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测试现场展示的水稻精量直播无人机,可根据不同地形仿地飞行,自动调节植株行间距,将集束丸化水稻种子射入土壤,免去育苗和插秧的环节,工作效率约可达每小时5至8亩。这种无人机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03

科技与传统的融合

智能农机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对传统农耕方式的革新。这种新旧交融的过程,展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贵州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副教授杨登红表示,利用无人机解决山地和梯田农作物种植问题,可缓解劳动力短缺导致耕地荒废、耕作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产能。目前,骞羽师生科创团队正在开展玉米、水稻、高粱、油菜等作物种子的丸粒化研究,努力提高播种出苗率及抗倒伏性能。

04

展望未来:无人农场的愿景

智能农机技术的突破,为贵州农业现代化描绘了美好的蓝图。贵州省科技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科创项目部副部长温权波表示,开展农机无人驾驶技术探讨研究,将是下一步农业机械的重要发展趋势,将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装备支撑。

“未来农民”只需坐在办公的地方,打开监控平台,给智慧农机下发作业任务,智慧农机根据程序设定完成一天的工作。这种“无人农场”的模式,将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管理和决策。

贵州省科技厅透露,2022年全省科学技术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上,已将“山地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作为“十四五”期间努力办成“十件大事”。贵州践行“向农业科学技术要产能”,加快小型化、多功能山地农机开发应用,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0%左右。

依靠新型机械、无人机技术、5G技术等新型设备与技术,贵州正逐步增加科技供给,力图在农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突破,研发智慧农场生产管理系统、打造适应贵州山地丘陵地区农田特点的新型智慧农场,助推贵州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确保粮食产量与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