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紧急提醒:小心“95”开头的诈骗电话!
公安部紧急提醒:小心“95”开头的诈骗电话!
近日,公安部再次发出紧急提醒,公众要特别警惕以“95”开头的电话号码,这些号码常被骗子利用进行各种欺诈活动。特别是“95”开头的7位号码,容易伪装成银行或其他服务机构的官方电话,骗取信任。警方建议公众不要轻易接听此类陌生电话,并安装手机安全软件进行防护。此外,还可以通过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和调整手机设置来进一步加强防范。让我们一起提高警觉,防止落入诈骗陷阱。
诈骗案例频发,手法不断翻新
近年来,以“95”开头的诈骗电话案件屡见不鲜,骗子的手段也在不断翻新。例如,有受害者接到显示为“95588”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工商银行客服,称其账户存在异常需要立即处理。在骗取受害者信任后,骗子诱导其进行转账操作,最终导致资金损失。
还有一种常见手法是冒充银行催收人员。有用户反映,接到“95”开头的电话,对方声称是某银行的外包催收公司,要求还款或支付逾期费用。更有甚者,还会威胁要上门催收,给受害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如何防范“95”开头的诈骗电话?
面对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公众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范措施:
谨慎接听陌生电话:对于“95”开头的陌生电话,尤其是7位数的号码,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接听。如果已经接听,也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安装手机安全软件:通过安全软件可以有效拦截诈骗电话和短信,降低被骗风险。市面上有很多知名的安全软件,如360手机卫士、腾讯手机管家等。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是由公安部推出的官方反诈软件,具备诈骗预警、快速举报诈骗等功能,能够有效预防诈骗。
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身份:如果对来电身份有疑问,不要直接在电话中透露信息,而是应该挂断电话后,通过官方客服电话或营业网点进行核实。
不轻易转账或提供验证码:任何要求转账或提供银行验证码的行为都要高度警惕,正规机构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客户提供这些敏感信息。
提高警惕,共同打击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不仅给个人带来财产损失,也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面对这一问题,除了个人提高警惕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反诈宣传教育。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也应积极传播反诈知识,提高全民防范意识。
在此,我们也呼吁广大公众,一旦发现可疑电话或遭遇诈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线索,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记住,防范电信诈骗,关键在于提高警惕,不轻信、不转账,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