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早期识别与干预的秘诀
双相情感障碍:早期识别与干预的秘诀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以情绪在抑郁和躁狂之间极端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据统计,全球双相情感障碍的平均发病率为2%-3%,在中国,这一比例为1%-1.5%。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疾病多发于青少年晚期,发病年龄高峰集中在15-19岁,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早期识别,为何如此重要?
双相情感障碍的早期识别至关重要。研究显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25-50%的患者有过自杀行为,11-19%最终自杀身亡。年轻患者在首次诊断后的第一年尤其容易发生自杀。因此,及早发现和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这些风险。
那么,如何识别双相情感障碍呢?关键是要留意情绪的极端波动。躁狂发作时,患者可能表现出情感高涨、兴趣与动力增加、言语行为增多;而抑郁发作时则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疲乏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会持续较长时间,躁狂发作持续1周以上,轻躁狂发作持续4天以上,抑郁发作持续2周以上,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科技助力,早期诊断迎来新突破
近年来,医学研究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早期诊断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王杰研究员团队与广州医科大学脑科医院林康广教授团队合作,利用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结合行为评估,开发出一种新的诊断模型。该模型在预测双相情感障碍方面的准确率高达0.83,远高于单独使用影像数据或行为数据的预测效果。
这一突破意味着,通过结合大脑影像和行为评估,医生能够更早、更准确地识别出有双相情感障碍风险的青少年,从而及早进行干预。
综合治疗,助力患者重返生活正轨
一旦确诊,双相情感障碍需要长期、系统的治疗。根据最新的治疗指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心境稳定剂(如锂盐)是首选药物,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也可能根据病情使用。心理治疗则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帮助患者改善情绪管理和社会功能。此外,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健康饮食等生活方式调整也非常重要。
预防复发,这些细节不容忽视
双相情感障碍容易复发,据统计,40%的患者在1年内复发,60%在2年内复发。因此,预防复发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建议患者定期复诊,遵医嘱服药,同时学会监测自己的情绪变化。制作记录每日情绪状况、治疗、睡眠模式和生活事件的表格,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更好地理解病情,及时发现复发征兆。
双相情感障碍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但通过及早识别和科学治疗,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恢复正常生活。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情绪波动异常,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记住,及早行动,是战胜双相情感障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