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话题——自恋型人格障碍(NPD)的心理迷宫
“心”话题——自恋型人格障碍(NPD)的心理迷宫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是自我重要感夸大、要求他人过度赞美、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共情等。本文将从社会热点事件、心理知识科普和实用建议三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心理障碍。
社会热点事件概述
在《再见爱人》节目中,麦琳被观察到具有隐性自恋型人格障碍(NPD)。她常常表现出对赞美和关注的极度渴求,并倾向于通过夸大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来操控伴侣。在与李行亮的婚姻中,她经常因小事而情绪失控,这种行为模式给双方的关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困扰,揭示了隐性自恋型人格障碍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心理知识科普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是一种心理障碍。有这种障碍的人通常有夸大的自我重要感,比如他们常常幻想自己拥有无限的成功、权力、才华、美貌或理想爱情等。过度关注自己的需求,要求他人过度赞美,且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他们还缺乏对他人感受的理解和共情,可能会利用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得比较傲慢。
知行合一
如果大家怀疑身边的人有自恋型人格障碍,或者自己受到其影响,那么,可以从以下方面解决问题:
了解自恋型人格障碍: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表现和治疗方法。参加相关的讲座或研讨会,增加对该病症的了解。
与专业人士咨询: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有自恋型人格障碍,可以寻求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专业人士可以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状况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建立健康的边界:与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相处时,明确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保持适当的距离。学会说“不”,不要过度迁就或迎合对方的需求。保护自己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避免被对方的自恋行为所伤害。
增强自我意识:反思自己的情感反应和行为模式,了解自己在与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相处时的感受和需求。培养自我关爱和自我肯定的习惯,增强自己的情感韧性。
寻求支持: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加入相关的支持团体或社区,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人交流经验和心得。
鼓励专业治疗:身边的人被诊断为自恋型人格障碍,鼓励他们寻求专业的治疗和帮助。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治疗资源和方法。
自我保护:认识到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可能无法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因此要学会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在必要时,考虑减少与患者的接触或寻求法律援助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本文原文来自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