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米!北海市现近60年第二高潮位海水倒灌
5.74米!北海市现近60年第二高潮位海水倒灌
2024年10月,广西北海市发生了一次罕见的海水倒灌事件。大量海水涌入市区街道,最高潮位达到5.74米,为1965年以来第二高潮位。这一现象不仅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引发了人们对海洋灾害和气候变化的深刻思考。
什么是海水倒灌?
海水倒灌,顾名思义,就是海水反常地流入陆地的现象。它通常发生在沿海地区或河流入海口,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地质结构、潮汐、台风季的强风和暴雨等。而这次北海市的海水倒灌,主要与天文大潮和风暴潮有关。
天文大潮与风暴潮:双重夹击下的海水倒灌
天文大潮是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力最大导致海水水位升高,而风暴潮则是由强风和气压骤变等天气过程造成。当这两个因素叠加时,就可能引发严重的海水倒灌。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江文胜教授解释说,此次海水倒灌格外严重就是上述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因为天气因素造成的涨水现象赶上了潮汐的高潮时段,导致水位异常的高。
北海市:低海拔城市的海洋风险
北海市三面环海,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候温暖。其海拔较低,容易受到海水倒灌的影响。2024年10月的那次海水倒灌,是北海市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不仅影响了交通和居民生活,还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的警示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增加了海水倒灌的风险。根据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15厘米,平均每年大约1.5毫米,但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的约20年里,上升速度是之前的两倍多,1993-2017年的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 3.1±0.3 毫米。根据2024年初,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2023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创下新高,比1993年的水平高出101.4毫米(3.99英寸)。
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更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93~202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4.0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3.4毫米/年)。202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2011年平均值偏高72毫米。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加剧,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海岸线侵蚀加剧,以及海水入侵和土地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应对:从应急到预防
面对海水倒灌,北海市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加强水质监测、防范致病性弧菌、控制暴露途径、监测粪口传播疾病等。同时,还应关注陆地自然水体水质,加强对河口水和内陆河水中致病性弧菌的监测,注意对暴露途径的控制,监测粪口传播疾病,警惕毒性海藻爆发性生长。
未来展望: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虽然这次海水倒灌事件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但它提醒我们,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类似极端事件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我们需要:
- 加强海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 加强公众科普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 加快推进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气候变化研究,提高预测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未来可能更加频繁的海水倒灌时,做到有备无患,将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