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什么人类需要宏大叙事……以及其他叙事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19:1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什么人类需要宏大叙事……以及其他叙事

人类需要宏大叙事吗?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盛行的今天,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宗树人教授在一场讲座中,结合自己多年的人类学研究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他认为,人类作为一个集体,确实需要一个宏大叙事,但这个叙事不再是启蒙运动强调西方中心和物质进步的宏大叙事,而是以人类及其道德感的提升为中心的新宏大叙事。

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批判

宗教授以启蒙运动为例,回顾了传统宏大叙事逐步解体的过程。自18世纪以来,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科学与理性以及与之相伴生的工业化进程,被看作是民族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随着"一战"的爆发,启蒙运动所标榜的文明与理性受到了强烈的质疑。法国哲学家利奥塔更进一步提出"宏大叙事的终结"这一命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小叙事。

人类学视角下的宏大叙事

宗教授以他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个少数民族——老挝北部山区的蓝靛瑶族——为例,探讨了如何应对后现代思想对宏大叙事的拒斥。蓝靛瑶族是中国瑶族的一个分支,深受中国道教文化的影响,保留有完整的道教仪式。然而,随着2022年底中老铁路开通途经蓝靛瑶族的村落,他们再也无法维持与世隔绝的状态,年轻人不再愿意留在村子里,而是更向往老挝的大城市和到中国闯荡,因此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向师傅们学习做宗教仪式。宗教授预计大概两代人之后,蓝靛瑶族独特的宗教仪式文化就会消失。

宗教授认为,尽管人类学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抢救濒临消失的文化,但是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其背后的底色还是现代与传统的二分,即站在所谓的现代宏大叙事的立场去抢救传统。而且,当人类学家试图对蓝靛瑶族的仪式活动进行结构性与连贯性的描述时,后现代主义者们又会说,这样的描述实际上是人类学家建构出来的,真实的仪式活动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别,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

新的宏大叙事

宗教授给出了建构这一宏大叙事的三个维度:

  1. 人类意识的提升:这里的意识不仅是启蒙运动所标榜的理性意识,而是全方位的人类意识(比如象征的意识、自我意识、用语言沟通的意识等等)。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类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唯一拥有自我意识的生物,尤其是在轴心时代之后,不同文化中都开始出现自我反省的意识。

  2. 社会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就是从最初的家庭到氏族和部落,再到近代的民族国家和帝国以及现在的全球社会组织,人类社会在朝着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内外部更复杂的社会组织迈进。

  3. 道德自主性(moral agency)的不断深化:与动物只能依从本能相比,人类的道德意识是在不断进步的。轴心时代之前或者没有产生类似思想的人类社会中,更多的是依照共同体的习俗来行事,个人无法突破习俗,缺乏道德上的自主性。轴心时代之后,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与多元,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之间不断碰撞,由此外在的道德约束越来越无效,内在的道德自由得以滋长。

全球人类文明在上述这三个方面的持续进步就是新的宏大叙事。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正需要这样的宏大叙事来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处理人类集体面临的诸多危机。不能因为以启蒙为主体的宏大叙事失败了就放弃所有的宏大叙事。

结语

宗教授以中国思想中的"天地人"做结。他认为,作为人类我们共享着超越于人之上的天,天代表的是人类整体的精神理想,就是大叙事。但是每个个体、群体和国家,又都走在地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小叙事。人则处在天地之间,充当沟通天地的媒介,天与地绝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不存在讲一个人类的宏大叙事就不能讲其他的叙事的情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