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累积病饮食管理:频率、种类、监测一文掌握
糖原累积病饮食管理:频率、种类、监测一文掌握
糖原累积病(GSD)是一组由于糖原代谢过程中酶的缺陷所致的遗传代谢病。虽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通过合理的饮食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原累积病患者的饮食管理方法。
饮食原则
避免低血糖(餐前血糖3.9~5.6 mmol/L)、避免过度喂养/进食(过量的糖原储积会加剧肝肿大、致肥胖)。
饮食的频率
一般来讲,小婴儿每23个小时喂养一次,幼儿及儿童46小时进食一次,以维持餐前血糖正常为准。严重者可能需要管饲喂养以达到稳定的血糖。
饮食的种类
1. 生玉米淀粉
能在肠道中缓慢释放葡萄糖,使血糖在较长时间内(约4h)保持稳定。6个月龄以上的患者可考虑使用(6个月内的婴儿因缺乏胰淀粉酶,不能消化玉米淀粉,不推荐使用)以维持血糖稳定。根据医生推荐的剂量(一般每次1.0~2.5g/kg)及频率(每4-6h,可两餐之间、睡前及夜间)服用(具体视年龄、GSD类型、食物、血糖值及耐受情况而定,部分大龄儿童及成人可仅睡前服用1次)。用法按1:2的比例将淀粉与凉开水(≤40℃)混合,搅拌均匀后服用,也可以与少量奶粉冲调在一起服用。应注意生玉米淀粉不可加热及热水冲泡,不可与柠檬汁或维生素C一起食用(因其使葡萄糖快速释放,造成血糖波动)。口服生玉米淀粉的副反应主要为腹胀和(或)腹泻,如有发生,可减量服用。改良的玉米淀粉(Glycosade)较普通的玉米淀粉维持血糖稳定的时间更长(8~10 h),在美国和欧洲已获批应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患者睡前口服以维持夜间血糖稳定。
2. 碳水化合物
GSDⅠ型患者限制蔗糖、乳糖、果糖、山梨糖醇等摄入,婴儿推荐以大豆为基础的不含蔗糖、果糖和乳糖的配方奶粉。GSDⅠ型饮食建议具体可参考以下表格:
和GSD I型不同,GSD III型、Ⅵ型和Ⅸ型患者可以摄入蔗糖、果糖和乳糖(以上存在于各种水果、乳制品中),但量一定要严格限制,每次少量,从而避免过度的糖原储存,防止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突然波动。提倡复合碳水化合物,如黑麦、黑米、燕麦、玉米、豆类等粗粮,于各餐均匀摄入,以便提供持续的葡萄糖来源。
3. 蛋白质
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鸡蛋、乳制品、鱼肉、虾肉、鸡肉、瘦肉、豆类)。与GSDⅠ型相比,GSDⅢ型、Ⅵ型和Ⅸ型GSD患者推荐更高的蛋白质摄入,每日为2~3 g /kg,这样既可取代一部分碳水化合物从而减少糖原的储存,也可改善肌肉相关症状。蛋白质应在每餐、睡前和体力活动前较均匀地摄入。如果膳食中蛋白质摄入不足,可适度应用蛋白质补充剂,如乳清蛋白。
4. 脂肪
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坚果类、海鱼等。因GSD患者可存在高脂血症,应限制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可适度补充富含中链甘油三酯(MCT)的食物如椰子油等。
5. 维生素、矿物质
因GSDⅠ型患者饮食限制,可导致的重要营养素和维生素缺乏,建议所有GSD I患者定期服用无糖复合维生素(包括维生素D)和钙剂。GSD Ib型推荐每日补充维生素E以支持中性粒细胞的形成和功能。部分GSDⅢ型、Ⅵ型和Ⅸ型患者存在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甚至骨折,平时饮食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效果监测
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及其位于生长曲线的水平,保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监测血糖(晨起、餐前、睡前、凌晨2-3点)维持血糖稳定。定期医院专科门诊随访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肝脏B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监测代谢水平,尽可能减少代谢紊乱及并发症。
总之,糖原患者的治疗体现在饮食中的点点滴滴,平时饮食中多留意,吃出健康,拥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