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体系,双向奔赴:算电协同还有三大挑战待破
两个体系,双向奔赴:算电协同还有三大挑战待破
随着AI大模型训练的规模不断扩大,算力需求急剧增加,电力作为支撑这一需求的基础资源,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全球范围内算力与电力的协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算力赋能电力,电力保障算力。
随着AI大模型训练的规模不断扩大,算力需求急剧增加,电力作为支撑这一需求的基础资源,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全球范围内算力与电力的协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算力与电力双向协同的核心是,算力赋能电力,电力保障算力,共同推动能源数字经济发展。“算力中心与电力网的协同规划与运行,不仅可以优化算力中心的用能成本,还可以通过提供辅助服务等方式,为电力系统提供新的调节能力。”清华大学教授郭庆来表示。
但算力与电力的双向协同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电力与算力作为两个独立的产业体系,需要在规划、调度、市场和产业等方面的协同。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韩柳在“2024开放数据中心大会”演讲中表示,算力与电力在多方面协同不足,需要各方探索政策机制、协同技术和运营模式等。
AI的尽头是电力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引擎,人工智能的高耗能属性决定了“AI的尽头是电力”。据中国算力平台统计测算,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约1500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1.6%。中国算力市场规模平均增速达到30%,数据中心中心用电年增速约15%,全社会用电年均增长6%以上,如此规模的市场带动下,算力对于电力的需求增长将更加迅猛。
人工智能背景下,算力呈现井喷增长。统计显示,GPU服务器的能耗功率是CPU服务器的4~5倍。数据中心PUE为1.1的情况下,ChatGPT-3一次训练的耗电量为128.7万千瓦时,ChatGPT-4能耗增加40倍以上。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30年我国算力中心用电量在高、中、低三种方案下,分别或超过7000亿千瓦时、4000亿千瓦时和3000亿千瓦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李洁表示,伴随政策和市场需求引导,中国呈现集约化、大规模发展算力的态势。据中国算力平台统计,目前八大枢纽节点数据中心的机架规模占全国超70%,预计到2025年,新增算力枢纽节点将占据未来全国新增算力的60%左右,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下,局部地区面临的电力需求压力会更大。
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成本、社会责任和“双碳”目标压力下,数据中心的绿电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三大挑战
目前算电协同面临资源分配不均、技术兼容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等挑战。
首先,算力电力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在电力资源和算力资源上存在差异,导致部分数据中心面临电力供应不足或算力资源闲置的问题。例如东部地区数据中心绿电获取成本高。
其次,随着算力和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技术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日益凸显。例如,光伏和风电等绿色电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特征,其供电稳定性较差,难以满足数据中心连续、稳定的电力需求。同时,不同数据中心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之间存在差异,影响了算力资源的共享和调度。
最后,全国统一算力市场、电力市场尚不完善,基于统一机制,覆盖全领域、全范围的算力市场尚未建立。电力与算力协同经济激励不足,信息互联互通及负荷差异调度机制亟待建立,灵活互动商业模式和政策机制有待探索。
如何协同?
算力电力协同发展,需要在规划、调度、市场和产业等方面的协同。韩柳在解读《电力与算力协同发展蓝皮书》时,提出了五条具体的实施路径,以推动电力与算力协同发展迈向新台阶。
在协同规划方面,在电力与算力设施的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两者的协同发展需求,实现电力与算力设施的协同布局和资源共享。这要求政府和企业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确保电力与算力设施的建设能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在协同调度方面,通过优化电力调度策略,将算力设施纳入电力调度体系,实现算力参与电力灵活调节。这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以降低算力设施的运营成本。例如,在电力需求低谷时段,可以引导数据中心增加算力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的负荷率;在电力需求高峰时段,则可以减少算力负荷,为电力系统腾出更多的发电空间。
在完善电力算力协同市场机制方面,探索建立电力与算力协同的市场机制。通过推动数据中心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可以充分发挥数据中心自身调节能力,降低用能成本、提高用能效率。同时,还可以促进绿电绿证市场的发展,为数据中心提供更多绿色用能选择这要求电力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形成更加精细和多元的价格信号体系。
此外,发挥算力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入先进的计算技术和算法模型,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准预测和优化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同时,还可以利用算力资源对电力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故障模式,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电力对算力绿色转型的支撑作用。通过推广高效节能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优化电力供应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等措施,可以降低算力设施的能耗和碳排放水平。还可以加强电力与算力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共同研发更高效的能源管理和数据冷却技术,推动算力设施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转型。
此外,建立电力与算力绿色转型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绿色算力设施的投资和运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算力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