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用五大策略巩固“网红”城市地位
蚌埠:用五大策略巩固“网红”城市地位
“牵手南北,相约蚌埠”。随着蚌埠市第二届文化旅游美食季的开幕,蚌埠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从“五一”假期第一天的数据来看,蚌埠不仅延续了去年的火爆态势,更展现出从“网红”到“长红”的强劲势头。本文将深入分析蚌埠持续走红的原因,探讨其背后的发展策略和未来方向。
“五一”期间的古民居博览园 刘晨/摄
一、数据说话:蚌埠热度持续攀升
2023年,蚌埠因热播剧《长月烬明》而意外走红。当年“五一”假期,蚌埠市共接待游客417.6万人次,居全省第2位,较2019年上涨162.39%,增幅全省第一;实现旅游收入14.94亿元,较2019年上涨319.66%,增幅全省第一。
2024年“五一”假期第一天,蚌埠市旅游达61.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5亿元。当地卫监部门在节前对市区30多家大中型住宿酒店进行卫生巡查时发现,所有的客房都已预订一空。
打卡小红娘,爱在龙子湖 尤靖文/摄
二、精准发力:蚌埠的文旅发展策略
面对各地文旅竞争的激烈态势,蚌埠没有坐等机遇,而是主动出击,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活动扩容升级:第二届文化旅游美食季的文旅活动已扩容到40多个大项、几百个小项。假期第一天,“呼拉拉”的千人放风筝、“哗啦啦”的龙舟赛、“吧啦啦”的蚌埠小红娘说媒等活动,便令人目不暇接。
城市环境提升:近年来,蚌埠市内外兼修,持续开拓文旅新业态,改造、升级和培育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一批新潮“网红”景点、一批地域特色文化项目。比如依托“靓淮河”工程,打造灯光秀、演艺秀、夜间游船等夜间休闲消费带,依托青山绿水营造休闲民宿,绣花功夫“织”乡愁……
服务质量优化:当“反向旅游”开始流行时,消费不高、友善包容的蚌埠更显优势。为此,蚌埠掏出真金白银广发文旅消费券,主打一个性价比。
文化IP打造:从中国南北分界线雕塑到珍珠女雕塑,从禹会诸侯到双墩遗址,从穿城而过的靓淮河到夏兴之地的涂山,从中国小龙虾第一城到皖C三件套……蚌埠这些超级IP,诉说着着一方水土悠久的文化自信。
传播创新:蚌埠积极构建大外宣格局,将富有地域资源禀赋的文化IP进行了年轻化、个性化、时尚化的创意表达。从爆款影视剧引流,到短视频化宣推龙虾嗨玩节、音乐节、“文旅大V溯禹迹,瞰蚌埠”、“珠玉良缘”、“情定涂山”等,高频有效传递出这座城市新兴的文化标签。
龙舟赛 刘晨/摄
三、未来展望:从“网红”到“长红”
蚌埠的“长红”之路,没有止步于软文化,而是继续叠加了产业拓展和改革创新的硬实力。蚌埠锚定“制造强市、产业立市”第一战略,聚力攻坚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集群,推动老工业基地“蚌”发生机。
正如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5月2日在调研文化旅游美食季活动时所言:“促进商文旅、工文旅、体文旅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量和活力”。
如果说,蚌埠先天的“网红”气质算是一种气运,那么,蚌埠人身上的“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的精气神,则寄托着这片古老土地向上向好不断攀升的抱负,不懈锻造着这座百年城市孜孜以求的“长红”气势。
本文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安徽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