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二次诈骗”:诈骗集团如何利用受害者心理实施连环骗局
当心“二次诈骗”:诈骗集团如何利用受害者心理实施连环骗局
二次诈骗是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法,诈骗集团利用受害人的个资和心理,谎称能够帮助追回被骗的财物,实际上却再次进行诈骗。本文将通过律师的专业解析,深入了解二次诈骗的常见手法,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勇敢向诈骗说不!
1. 什么是“二次诈骗”?
在台湾,近年來因为个资外洩事件频传,诈骗案件也層出不穷。许多诈骗受害者因为害怕丢脸,或是不想让身边的人担心,往往不会让亲朋好友知道,甚至不敢报警。另一方面,内心又很急着想把被騙走的钱拿回来,但往往没有管道、求助无门。诈骗集团利用诈骗受害人着急、脆弱、恐惧的心理,宣称可以免费提供“追讨款项”的服务。
(1)诈骗集团利用受害人的脆弱心理
二次诈骗通常是在受害人已经遭受过一次诈骗后,诈骗集团再度利用受害人的脆弱心理,以各种手段骗取更多金钱。受害人在第一次被骗后,心理防线已经被攻破,很容易再次落入诈骗陷阱。
(2)在网络上刊登“协助追回诈骗款项”的广告
诈骗集团会在网络上刊登声称可以协助追回诈骗款项的广告,吸引受害人上门求助。一旦受害者上钩,诈骗集团就会以各种名目要求受害者支付费用,例如手续费、服务费或保证金等。
(3)以“手续费”、“服务费”、“保证金”等名义骗取费用
在受害者支付了这些费用后,诈骗集团通常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受害者独自承受更大的经济损失。最后,不但先前被骗的钱无法被追讨回来,还被越骗越多钱,陷入更深的困境,这就是典型的“二次诈骗”。
2. 常见的“二次诈骗”手法与话术
二次诈骗集团往往利用受害者的恐慌和急于讨回公道的心理,设计出各式各样的诈骗手法。这些诈骗集团不仅掌握了受害者的个人信息,更精心设计出看似合理的说词,让受害者再次陷入骗局。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二次诈骗手法:
(1)谎称已破获诈骗案
诈骗集团会假装成执法单位,声称已经破获诈骗案,并且掌握了犯罪集团的资金流向。他们会要求受害者配合调查,提供个人资料和银行账户,声称这样才能追回被骗的金额。然而,这一切都只是骗局,目的是骗取受害者的金钱。
(2)假冒警方受理民众受骗案件
有些诈骗集团会伪装成警察,声称正在受理民众的诈骗案件。他们会要求受害者提供个人资料和汇款证明,声称这是调查的必要程序。但事实上,这些都是诈骗集团用来骗取更多金钱的手段。
(3)伪装网络黑客,免费提供“追讨款项”服务
还有一种诈骗手法是伪装成网络黑客,声称可以免费追讨款项。他们会要求受害者提供个人资料和银行账户,声称这样才能追踪犯罪集团的资金流向。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黑客”只是诈骗集团的成员,目的是骗取受害者的金钱。
(4)假冒受害者宣传二次诈骗
二次诈骗集团还会假冒其他受害者,在社交媒体上宣传自己成功讨回被骗的金额,并推荐其他受害者联系特定的账号寻求协助。这些账号实际上都是诈骗集团的成员,目的是诱骗更多受害者上当,进而实施二次诈骗。
面对这些二次诈骗的手法,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自称是执法单位或是网络黑客的人,也不要随意提供个人资料和金钱。如果你不幸被骗,请立即向警方报案,并寻求合法管道的协助。
3. 快速辨识二次诈骗的方法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法,我们必须时时提高警惕,学习如何快速辨别诈骗,才能有效预防受骗。以下提供几个实用的技巧,帮助你识破二次诈骗的陷阱:
- 协助诈骗被害人的专家或组织,如果强调被骗的钱一定拿得回来,且在过程中以各种名目要求付款,就要提高警觉。
- 诈骗集团常会窜改来电显示号码,伪装成银行或信用卡公司的客服。若接到电话显示“+”开头的+886市话号码的状况来电,请务必小心谨慎。
- 许多诈骗网页、留言和贴文,通常是透过翻译软件製作,因此经常出现错字、非本地用语或不通顺的语句。仔细观察这些细节,有助于辨别诈骗内容。
此外,切记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的链接或附件,也不要随意提供个人资料给未经证实的单位。透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保护自己,避免落入二次诈骗的圈套。让我们共同提升防骗意识,携手打击诈骗犯罪!
4. 被诈骗了怎么办?自保措施
如果不幸成为诈骗的受害者,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不要轻易相信诈骗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也不要再提供更多的个人资料或金钱给对方。当收到来自不明来源的信息或电话时,应该先进行身份验证。如果对方自称是来自某个知名机构或政府机关,请主动致电官方管道求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一旦确认自己被骗,应立即拨打165专线启动圈存机制,并与警方联系,报告诈骗案件的详细情况。提供所有相关信息,包括诈骗者的联络方式、交谈记录以及转账凭证等。同时,也记得要提出诈骗告诉,以便警方通知银行冻结账户,阻止诈骗者继续进行不法行为。
为了避免再次受骗,民众应加强对于诈骗手法与话术的认识,提高警惕。多关注周围亲朋好友是否有踏入诈骗陷阱的风险,互相提醒与叮咛。透过学习正确的自保措施,如验证身份、谨慎提供个人资料等,可以有效降低受骗的机会,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