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霉素氨丁三醇:尿路感染的“克星”
磷霉素氨丁三醇:尿路感染的“克星”
65岁的王大妈是一位“资深”的糖尿病患者,平素规律服用二甲双胍控糖。然而随着疾病的进展,单独使用二甲双胍已然不能满足降糖需求,于是在医生综合评估下加用了达格列净,更加全面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服用达格列净不足一个月的时间,王大妈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表现。到医院经过排查后发现是尿路感染,医生给王大妈开了一盒磷霉素氨丁三醇。
王大妈疑惑,我那“老闺蜜”说尿路感染使用左氧氟沙星效果好,为什么不给我用呢?这个磷霉素氨丁三醇太陌生了,之前从未听说,我该怎么服用呢?
磷霉素氨丁三醇:尿路感染的“克星”
磷霉素氨丁三醇是“老药新用”的典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磷霉素早在1967年问世,是一种从土壤里的链丝菌中发现的广谱抗生素,其分子量很小,是一个具有全新化学结构的抗生素。到1970年,可经人工合成。不仅如此,磷霉素氨丁三醇还有两个关系不错的“兄弟”,分别是“大哥”磷霉素钙和“小弟”注射用磷霉素钠。三兄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磷霉素氨丁三醇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国内外各大指南中:
- 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磷霉素氨丁三醇可用于治疗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所致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也可用于预防尿路感染。
- 2023年版《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中提到,磷霉素氨丁三醇是治疗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女性反复发作下尿路感染、妊娠期尿路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之一。
- 2023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也推荐磷霉素氨丁三醇作为女性非复杂性膀胱炎的一线治疗药物。
为什么选择磷霉素氨丁三醇?
王大妈不能使用左氧氟沙星的原因在于,左氧氟沙星有引起血糖紊乱的风险,尤其是在与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同时使用时。而磷霉素氨丁三醇则没有这样的风险,同时它还具有以下优势:
尿液中高浓度:磷霉素氨丁三醇的分子量小,易被肾脏排泄,在尿液中浓度高,特别适合治疗尿路感染。
单剂量治疗: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需要干预的无症状菌尿、非复杂性膀胱炎,单剂治疗,一次口服3g即可,临床症状通常在治疗后2-3天减轻或消失。用于预防经由尿路的特殊诊疗操作或手术所致的尿路感染时,在术前3小时及术后24小时各服用3g。
安全性高:磷霉素氨丁三醇属FDA规定的B级抗菌药物,单剂量单次口服,安全性高。对12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确定,因此仅用于12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如何正确使用磷霉素氨丁三醇?
用药时机:磷霉素氨丁三醇最好在空腹状态下服用,餐前或者餐后2-3小时均可。每瓶药物以50-70mL温水中溶解后服用。如果患者同时服用益生菌或者具有吸附性的药物,需要至少间隔1小时后服用。
服药前先排空膀胱:磷霉素氨丁三醇大部分以原型形式经由肾脏排泄,在尿液中发挥抗菌作用。为了增加药物在尿液中的浓度,建议在服药前先解小便,排空膀胱。
磷霉素氨丁三醇 vs 其他药物
与左氧氟沙星等其他抗生素相比,磷霉素氨丁三醇在尿路感染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 安全性:对血糖影响小,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
- 广谱抗菌: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效,包括金葡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雷菌属、志贺菌属、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气肠杆菌等。
- 用药便捷:单剂量治疗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
结语
磷霉素氨丁三醇在尿路感染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它可能不如一些常用抗生素那样广为人知,但其独特的优势使其成为治疗尿路感染的“克星”。正确合理地使用,可以发挥最大药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