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古镇:广东首个“非遗古镇”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沙湾古镇:广东首个“非遗古镇”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近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古镇正式成为广东省首个“非遗古镇”,这是对其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认可。沙湾古镇不仅拥有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留耕堂、蚝壳墙等,还孕育了广东音乐、狮舞、飘色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被评为“非遗古镇”,将进一步推动沙湾古镇的文化保护和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这座古镇的独特魅力。
沙湾古镇的非遗瑰宝
沙湾古镇是一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名镇,被誉为“广东音乐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这里不仅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还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美食闻名。
沙湾飘色:凝固的戏剧,活动的雕塑
沙湾飘色是一项极富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展演活动,数百年传承发展于本土,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深受群众喜爱,有“凝固的戏剧、活动的雕塑”之称,于2006年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沙湾飘色起源于明代中叶至晚明时期,由沙湾北帝诞迎神赛会娱神节目发展而来。传统的沙湾飘色活动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由乡中各坊里轮流组织,每次出20-30板色,以八音锣鼓伴奏,在主要街巷巡游表演。它集材料、力学、造型、装饰、音乐等众多技艺艺术于一身,以色柜承载作展示,柜上坐立着的造型人物称为“屏”,凌空而起的称为“飘”,二者由中间的色梗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此表现某个民间传说或戏曲故事的片段,题材力求反映人间的真、善、美,造型极富巧、妙、奇、艳的特色。
近年来,沙湾飘色的创作已向“多屏多飘”发展,其题材表现愈加丰富,造型亮丽特色愈显,并于2010年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此外,其展演形式也延伸发展至湖面上,真正达到“色在水上漂”的艺术境界,由此更得人们的喜爱。
广东音乐:岭南文化的瑰宝
沙湾古镇是广东音乐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广东音乐之乡”。这里诞生了《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饿马摇铃》等经典名曲,培养了何博众、何与年、何少霞等音乐名家。广东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狮舞:南国雄狮的风采
狮舞是沙湾古镇另一项重要的非遗项目,也是岭南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沙湾狮舞以南派狮艺为主,讲究形神兼备,动作刚劲有力,富有浓厚的岭南特色。每逢节庆活动,狮舞表演总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为古镇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成为“非遗古镇”:新的起点
作为广东省首个明确命名的非遗古镇,沙湾古镇将助力广州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和聚集化发展迈上新台阶。番禺区出台《番禺沙湾非遗古镇培育实施方案》,意将沙湾非遗古镇培育成为在大湾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非遗聚集区标杆。目前,沙湾古镇已进驻非遗项目、店铺32个和多个非遗传承基地、工作站,“非遗在校园”传承活动持续活跃并屡屡获奖,非遗经营性转化成果喜人,部分非遗店铺2023年营业额超7500万元。
未来展望:打造非遗聚集区标杆
沙湾古镇正以“非遗古镇”为新起点,积极培育非遗聚集区,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创新发展。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墟市、非遗研学等多元化的传承方式,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同时,沙湾古镇还将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文旅新地标。
沙湾古镇成为“非遗古镇”,不仅是对其历史文化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期待。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沙湾古镇将继续肩负起传承和创新的使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